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14.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978-7-111-53150-0-Chapter03-44.jpg

交底内容:

1.施工材料准备

(1)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应有加工出厂合格证。

(2)钢丝:可采用20~22号钢丝(火烧丝)或镀锌钢丝。钢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3)垫块:宜用与结构等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留20~22号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

2.施工机具选用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3.施工作业条件

(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2)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墙、柱、梁部位外皮尺寸线。

(3)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理干净。

(4)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样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

4.施工工艺要求

(1)施工流程。

1)柱子钢筋绑扎流程。

弹柱子线→剔凿柱混凝土表面浮浆→修理柱子筋→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2)梁钢筋绑扎流程。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置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固定钢筋→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规定间距绑扎箍筋→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规定间距绑扎箍筋

3)板钢筋绑扎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钢筋位置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4)楼梯钢筋绑扎流程。

画钢筋位置线→绑扎主筋→绑扎分布筋→绑扎踏步筋

(2)柱子钢筋绑扎。

1)套柱箍筋:按图样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朝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角,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呈90°角。

2)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3)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竖向钢筋上,按图样要求用粉笔画箍筋间距线。

4)柱箍筋绑扎。

①按已画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向上移动,由上向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②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形交错绑扎。

③箍筋的弯钩叠合时,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箍筋,并绑扎牢固。

④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角;平直部分长度大于等于10dd为箍筋直径)。如箍筋采用90°角搭接,搭接处应焊接,单面焊缝的焊缝长度大于等于10d

⑤柱基、柱顶、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勾住箍筋。

⑥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间距一般为1000mm,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梁钢筋绑扎。

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2)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3)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时的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应符合设计要求。

4)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5)在梁中绑扎箍筋时,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应错开,箍筋弯钩角度为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6)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7)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8)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HPB300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HRB335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域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小于等于50%。

(4)板钢筋绑扎。

1)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

2)按画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应及时配合安装。

3)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4)绑扎板钢筋时一般采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2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需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固定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应绑扎。

5)在钢筋下部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同时应满足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对梁的要求相同。

(5)楼梯钢筋绑扎。

1)在楼梯底板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2)根据设计图样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筋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3)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帮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施工质量要求

(1)主控项目。

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级)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规定。

3)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规定。

4)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规定外,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②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③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一般项目。

1)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978-7-111-53150-0-Chapter03-45.jpg

6.施工成品保护

(1)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

(2)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和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准确。

(3)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

(4)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7.施工注意事项

(1)作业人员进场时,必须随时佩戴和使用安全帽和安全带,防止机具、材料的坠落。

(2)作业时要穿整洁合身并适合作业特点的工作服,不得裸身作业;要穿适合作业特点的工作鞋,不得穿凉鞋、拖鞋。

(3)不得随意拆除脚手架等临时作业设施,必须拆除脚手架或搭板时,需得到安全人员的允许,作业结束后务必复原上述装置。

(4)施工机械应由专人进行操作,设单独开关。

(5)工作结束后应切断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危险后方可离开。

(6)机械外壳必须接地良好,机械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

978-7-111-53150-0-Chapter03-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