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1章 中山市中心城区概况

1.1 地理环境概况

1.2 人口分布概况

1.3 经济发展概况

第2章 规划目的与原则

2.1 规划目的

2.2 规划原则

2.3 规划依据

2.4 抗震设防要求

2.5 规划期限

2.6 规划范围

2.7 编制模式

第3章 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3.1 区域地震活动性评价

3.1.1 地震资料来源

3.1.2 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3.1.3 区域历史地震对规划区的影响

3.2 区域地震构造背景

3.2.1 区域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

3.2.2 活动盆地

3.2.3 潜在地震危险性影响评价

3.3 中山市中心城区地震活动性与地质构造

第4章 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

4.1 引用资料概述

4.2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解读

4.2.1 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2.2 工业用地

4.2.3 仓储用地

4.2.4 生活居住用地

4.2.5 绿化用地

4.2.6 生命线工程用地

4.3 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4.3.1 地震破坏影响估计

4.3.2 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4.4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4.5 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

4.5.1 抗震适宜性分区

4.5.2 抗震适宜性综合评价

4.6 城市建设用地抗震规划要求

4.6.1 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6.2 工业用地

4.6.3 仓储用地

4.6.4 生活居住用地

4.6.5 绿化用地

4.6.6 生命线工程用地

第5章 基础设施抗震防灾规划

5.1 城市道路交通抗震防灾规划

5.1.1 道路交通现状

5.1.2 城市道路交通抗震规划编制原则

5.1.3 城市道路交通抗震性能评价

5.1.4 城市道路交通抗震规划

5.2 供水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5.2.1 供水系统现状

5.2.2 供水系统抗震规划原则

5.2.3 供水系统抗震性能评价

5.2.4 供水系统规划

5.3 供电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5.3.1 供电系统现状

5.3.2 供电系统抗震规划原则

5.3.3 供电系统抗震性能评价

5.3.4 供电系统抗震规划

5.4 供气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5.4.1 供气系统现状

5.4.2 供气系统抗震规划原则

5.4.3 供气系统抗震性能评价

5.4.4 供气系统抗震规划

5.5 通信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5.5.1 通信系统现状

5.5.2 通信系统抗震规划原则

5.5.3 通信系统抗震性能评价

5.5.4 通信系统抗震规划

5.6 医疗卫生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5.6.1 医疗卫生系统现状

5.6.2 医疗卫生系统抗震规划原则

5.6.3 医疗卫生系统抗震性能评价

5.6.4 医疗卫生系统抗震规划

5.7 消防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5.7.1 消防系统现状

5.7.2 消防系统抗震规划原则

5.7.3 消防系统抗震性能评价

5.7.4 消防系统抗震规划

5.8 物资保障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5.8.1 物资保障系统现状

5.8.2 物资保障系统抗震规划原则

5.8.3 物资保障系统抗震性能评价

5.8.4 物资保障系统抗震规划

第6章 城区建筑抗震防灾规划

6.1 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6.1.1 建筑物抗震调查概况

6.1.2 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方法

6.1.3 城市重要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6.1.4 中小学校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6.1.5 医院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6.1.6 一般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6.1.7 文物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6.1.8 高易损性城区评价

6.2 建筑抗震规划要求

6.2.1 城市重要建筑抗震规划要求

6.2.2 中小学校建筑抗震规划要求

6.2.3 医院建筑抗震规划要求

6.2.4 标准设防及适度设防类建筑抗震规划要求

6.2.5 高易损性城区规划要求

6.2.6 新建建筑抗震规划要求

6.3 建筑物抗震加固和改造策略

第7章 地震次生灾害防御

7.1 地震次生灾害特点

7.1.1 地震次生火灾的特点

7.1.2 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爆炸的特点

7.1.3 地震次生水灾的特点

7.2 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估计及现有防御能力

7.2.1 老旧房屋

7.2.2 外来人口与人口高密度区

7.2.3 高层建筑

7.2.4 大型商场、娱乐场所、家具/服装企业、大型仓储

7.2.5 历史文化古迹

7.2.6 规划区城区建筑物地震火灾危险性估计

7.3 地震次生爆炸与毒气泄漏危险性估计及现有防御能力

7.3.1 生活燃气

7.3.2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

7.3.3 大中型油气库

7.3.4 商用加油站、加气站

7.4 地震水灾危险性估计

7.4.1 水库

7.4.2 堤围

7.4.3 水闸

7.5 地震次生灾害防御规划

7.5.1 地震次生火灾及易燃易爆灾害防御规划

7.5.2 地震次生水灾防御对策

7.5.3 地震地质灾害防御对策

7.6 地震次生灾害防御的管理措施

第8章 地震应急庇护疏散规划

8.1 地震应急庇护场所的设置原则

8.2 地震应急庇护场所规划要求

8.2.1 地震应急庇护场所选址技术路线

8.2.2 总体布局

8.2.3 分级布局

8.3 地震应急庇护疏散方案

8.4 地震应急庇护场所管理要求

第9章 防震减灾体系评价和发展规划

9.1 防震减灾管理体系评价

9.1.1 防震减灾管理机构评价

9.1.2 防震减灾三大体系综合评价

9.2 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规划

9.2.1 防震减灾管理机构发展规划

9.2.2 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发展规划

第10章 问题与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