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 地震次生火灾及易燃易爆灾害防御规划
在对中山市中心城区内现状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性和防御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防御规划:
1)综合城市的次生火灾源分布情况,在规划范围内制定出6个重点防护区:翠亨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山旧城文化保护及人口稠密区,以红木家具与服装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大涌工业区,以服装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沙溪工业区,马鞍岛仓储工业区,以家具、塑料和五金行业为主的大丰工业区。
2)加强城市总体规划,注意城市的合理布局,搬迁不适宜在居住区的工厂、仓库和物资。结合旧城区改造,使城市建筑逐步向不燃化和难燃化方向发展。逐步迁出部分老城区人口,加大城区老旧民房区,使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达到安全标准,提高城市防止发生地震次生火灾的能力。
3)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安全性鉴定,以及对储存装置、管道的工程抗震性能鉴定和加固工作,防止由于工程上的原因,造成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新建工程选址时,应选择抗震有利场地,并应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和城区的上风、上水方向。对于现有的位于居民区、避震疏散场所周围的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源点,应根据危险程度并结合消防规划,分期分批迁出同居住用地混杂的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企业。对不能立即迁出的,应采取有效的保护、隔离措施。中心城区内的石岐区,人口密度已达6000多人/km2,建筑物林立,建议尽快迁出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减少易燃易爆危险源。
4)建立、完善对油气库的防火制度和具体措施。消防系统应对各油库有专门的灭火方案和措施。
5)建立完善液化气罐储站和加油站、加气站的防火制度和具体措施。液化气站和加油站的易燃物品的储量较油库少些,从火灾的危害程度看也较油库小些,但是液化气站和加油站往往离市区较近,有的甚至离居民区较近,地震时一旦发生火灾,危害就很大。因此,应尽可能使之远离居民区和市区;严格执行液化气储罐和加油站的有关安全防火制度;经常检查有关设备(如阀门、管道、罐体等)的安全可靠性,发现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以防地震时设备或部件震坏导致火灾的发生。
6)做好中山市的消防规划,加强消防中心现代化管理和新技术的应用;增设消防站和消防网点,尽快完善全市的消防体系;提高城市建筑的耐火等级,按规划形成防火带;整治和梳理城中村地区的消防通道,便于消防车辆能尽快到达火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