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3.1.2 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图3-1所示是区域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强震震中分布图。从图中的地震分布可以看出,本区域地震活动水平总体上较活跃,但分布不均。东北部的河源和西南部的阳江地震活动相对活跃,其中河源集中了11次M≥4.7级地震,最大6.1级;阳江集中了4次M≥4.7级地震,最大6.4级。中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肇庆一带)中强地震也相对集中,发生M4.7~5级地震7次。海岸沿线附近曾发生过4次M≥4.7级地震(不含阳江),最强烈的是1911年红海湾6级地震。区域西北部,地震比较稀少。

区域范围内发生M≥4.7级强震29次,其中4.7~4.9级16次,5.0~5.9级10次,6.0~6.9级3次。

图3-1 区域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强震震中分布图

表3-1 区域破坏性地震目录(M≥4.7级)

续表

图3-2所示是区域现代地震震中分布图。据1970年以来地震观测结果表明,现代仪器记录的小震震中与历史破坏性地震震中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同,破坏性地震集中区也是现代小震集中区,且范围有所扩大。区内小地震在3个地区较为集中:一为河源小震震群,在区域内较为显著;二是阳江小震群;三是在海岸沿线附近,大致成带状,其中又在恩平和台山形成小震群。广州、佛山一带小震并不集中发生;肇庆小震虽多,但未成群。

图3-2 区域1970年以来的地震震中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