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防震减灾三大体系综合评价

9.1.2 防震减灾三大体系综合评价

(1)地震监测预报

近年来,中山市地震监测网络日趋完善,监测手段越来越丰富,监测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目前,已建成了测震台1个、强震台8个、前兆观测台3个(地下流体、电磁场等),在建综合前兆观测站2个(地下流体、大地电磁场)、群测群防点6个。组建了虚拟测震台网,并与广东省地震台网中心实现了联网和数据共享。广东省地震局负责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反馈,中山市地震部门负责地震监测台站和观测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并按有关规定管理广东省地震局反馈的数据。但是,目前中山市地震监测台站布局密度不足,缺少地震专业人才,不仅难以满足震情跟踪的需要,也难以满足对政府和公众的地震安全服务的需求。

(2)地震灾害防御

中山市已完成了主城区约70km2的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对五桂山断裂特征及活动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截至2014年,完成了全市1.3亿m2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对重大建设工程依法开展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同时,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充分结合“防震减灾宣传周”“重大地震事件纪念日”等宣传活动,面向学校师生、社区居民、农村基层群众等不同群体,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知识竞赛、现场答疑,以及平面、电台、网络等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广泛地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使社会公众树立起防震减灾意识,增强了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但还需要加强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市域内断层活动性探测和其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对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

(3)地震应急救援

建立了中山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修订了中山市地震应急预案,防震抗震救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均制定了相应的部门预案,区内部分企业、学校制定了包含地震应急内容的应急预案。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面,中山市现已建设了紫马岭公园、全民健身广场、岐江公园3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近年来,全市每年组织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依托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了中山市防震减灾志愿者服务队。但目前中山市尚未成立专业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