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区域地震构造背景
2025年09月26日
3.2 区域地震构造背景
中山市中心城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在该地震带中的地震呈北东方向分布的条带最为明显(图3-4),表明地震活动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所控制,尤以泉州—汕头、邵武—河源断裂带最为显著。该带范围内的从化—阳江、吴川—四会、钦州—灵山断裂带均显示出地震活动与北东向构造的密切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6级以上强震大都发生在北西向构造发育并与北东方向断裂交汇的地区。如福建的泉州、漳州、厦门,广东的潮州、汕头等地区。以中山市中心城区为中心外延150km的区域范围内,东部的潮汕,北部的河源,中西部广州、阳江等地区是中强以上地震丛集区,潮汕地区也是本地震带地震重复性最多的地区。
图3-4 东南沿海地震带及本区所处位置
中山市中心城区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中段,地震活动空间上主要沿泉州—汕头、邵武—河源、从化—阳江断裂带分布,保持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一致性。但从整个东南沿海地区而言,在强震分布上呈现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弱的现象,即7级以上大震的发生都在沿海一带。
现代地震分布图(图3-1)显示,区域内地震活动表现了继承性,即现代地震的活跃部位也是历史上强震的发生地,如河源、阳江等地。
区域内中强地震震源深度一般为5~23km,河源地区地震深度多数为4~8km,1962年河源6.1级和1969年阳江6.4级,地震宏观深度均为5km。总之,本区地震均属发生于地壳内的浅源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