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祭历史

告祭历史

遣官告祭制度始于东汉建武五年(29年),光武帝东征,道经鲁国,令大司空宋弘祭祀孔子。其后北魏两次,第一次是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太武帝伐宋,道经鲁郡,“使使者以太牢祀孔子”;第二次是北魏天安元年(466年),北魏攻占兖州,北魏皇兴二年(468年),献文帝遣中书令兼太常高允至鲁郡祭祀孔子庙。

唐代仅乾封元年(666年)一次。是年高宗至曲阜,追赠孔子为太师,令维修曲阜孔子庙,免除孔子嫡孙赋役,派遣司稼卿扶余隆告祭。

宋代祭告,孔尚任《阙里志》作四次。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亲临曲阜祭祀孔子,加谥孔子玄圣文宣王,令礼部尚书张齐贤告祭。宋嘉祐六年(1061年),仁宗御书大成殿飞白体殿名,制成殿榜赍送曲阜孔子庙,令兖州通判田洵告祭。宋崇宁四年(1105年)、五年,微宗御制释奠孔子祝文,遣官告祭。《曲阜县志》仅录前两次,但明《阙里志》收录有微宗两次祝文,宋代告祭应该是四次。

元代祭告大兴,皇帝登基、追封孔子、改变文庙祀典、维修文庙都要遣官祭告。元至大四年(1311年)十月,仁宗登基不久,即遣国子监祭酒刘赓赍银币杂彩至曲阜,以太牢孔子庙祭告,以后成为惯例。元延祐七年(1320年)五月,英宗刚即位,即遣说书王存义赍白金一百五十两、锦绮杂彩表里各十三段,至曲阜以太牢告祭;元至治三年(1323年)十一月,泰定帝即位不久,即遣使至曲阜,以太牢告祭;元天历二年(1329年),文宗即位,特遣翰林侍读学士曹元用赍白金一百五十两、币帛二十六纯,以太牢告祭曲阜孔子庙;元至正元年(1341年),惠帝特遣翰林修撰王思诚奉祝文、函香诣阙里,以太牢告祭。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七月,新即位的武宗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特遣集贤学士王德渊赍课银三锭、表里缎子十三匹至曲阜,以太牢告祭;元至元五年(1339年),维修孔子庙工竣,特遣监察御史孔思立赍香酒、制帛至曲阜孔子庙,以太牢祭告。

明代延续了皇帝即位告祭的制度。明代除即位仅一个月去世的泰昌帝外,其他皇帝都遣官至曲阜孔子庙告祭。此外,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因曲阜孔子庙维修竣工,遣太常寺寺丞孔克准告祭;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因升文庙为大祀,遣翰林学士王献至曲阜孔子庙告祭;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曲阜孔子庙火后重建落成,遣谨身殿大学士、户部尚书李东阳到曲阜代祭;明正德八年(1513年),平定刘六、刘七农民军后,皇帝遣山东巡抚赵璜告祭;明嘉靖九年(1530年),厘正文庙祀典,也遣官至曲阜告祭。

清代祭告次数最多,将近五十次,除皇帝登基照例告祭外,追封孔子五代先人为王、平定叛乱、祈求丰年、皇帝登基及逢十大庆、皇帝亲政、皇帝或皇太后逢十大寿、皇帝南巡、皇帝及太后升配礼成、立国储、立正宫、曲阜孔子庙大成殿上梁出现庆云都遣官祭告。乾隆一朝祭告次数最多,不计皇帝八次到曲阜亲祭外,还有十二次。其次是康熙朝,皇帝亲至曲阜祭祀一次,遣官告祭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