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菜礼器与祭品
2025年09月26日
释菜礼器与祭品
明代正位释菜陈设图
宋以前未见释菜礼器与祭品。宋代正位仅一笾(实以鹿脯)一豆(实以芹菹、笋菹、葵菹和韭菹),设祝版和烛,设牺尊一于殿上东南隅,有坫,加勺和幂,实以泛齐,代以祠祭法酒;设洗二于东阶之北,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篚二(实以巾,爵洗加爵及坫)。
金元未见释菜礼器祭品资料,具体不详。
明代释菜正位笾(分别实以枣、栗),豆二(分别实以菁菹、兔醢),酒尊一(带勺),爵三,香炉一,烛台二,罍洗一(带勺),盥盆一,幂巾一,帨巾一。淇武元年(1368年)规定京府及附府县在春秋上丁时行释菜礼,因为释菜礼祭品太少,许多文庙仍然会用牺牲,“今春秋丁祭,县之附郭者既随府守于郡序释奠,不设大祭,止行释菜礼,但古不用牲,今宰牲”。其释菜陈设图正位有羊、家各一,配位、哲位有羊肉、家肉,两尻有家肉。[24]
清代释菜礼器与祭品在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各坛一律笾二(分别实以枣、栗)、豆一(实以芹菹)、爵三(实以清酒),正位与配享、配祀、从享、从祀和启圣祠(雍正改崇圣祠)正位、配享、从祀都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