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奠礼器与祭品

释奠礼器与祭品

释奠在每年的春秋仲月上丁举行,与大成殿同时行礼。有的文庙子夜先于大成殿开始,取“子不先父食”之意。礼器和祭品在明代时仿照大成殿,启圣公比孔子少太羹(容器为登)、牛和二笾豆,配享比十哲多一个猪头,从祀比配享少一盘猪肉。清代崇圣祠正位与大成殿四配相同,配享、从祀与大成殿哲位相同。

释奠正位礼器和祭品

明代初设启圣祠时规定:“祭祀与文庙同日,笾豆牲帛视四配,东西配位视十哲,从祀先儒视两尻。”[26]但《阙里志》说:“启圣位祭品视先师位惟减太羹一、太牢一;四配位视十哲惟添家首一,从祀位与四配同,惟减家肉一。”[27]此说应该有误,启圣位除减少太羹和牛外,还应减少笾豆各二。

清代国子监文庙释奠崇圣祠正位陈设图

明代释奠时,启圣公位前设俎一(羊一,家一)、铏二(均实和羹)、笾八(分别实以形盐、藳鱼、枣、栗、榛、菱、芡和鹿脯)、豆八(分别实以菁菹、鹿醢、韭菹、醓醢、兔醢、笋菹、鱼醢和芹菹)、簠二(分别实以黍、稷)、簋二(分别实以稻、粱)、篚一(实以帛)、爵三、炉一、烛二、祝案一、酒尊一,并设罍洗、盥盆一。

清崇德五年(1640年)制定的释奠制度规定:启圣公俎二(羊一,家一),铏一(实以和羹),簠一(实以黍),簋一(实以稻),笾八,豆八,爵三,炉一,灯二。[28]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皇帝至曲阜孔子庙亲自祭祀孔子,遣官致祭启圣祠,提高祭祀等级,改为二簠二簋、十笾十豆、二铏。其祭器、祭品为:

启圣公位,其器篚一,爵并坫三,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俎二,香盒一,香炉并几一,烛台大小六,尊罍并案各一。其品:帛一端,檀香一盒,酒一尊,烛大小各一对,羊一,豕一,和羹二铏,黍一簠,稷一簠,稻一簋,粱一簋,榛一笾,菱一笾,芡一笾,枣一笾,栗一笾,鹿脯一笾,藳鱼一笾,形盐一笾,白饼一笾,黒饼一笾,菁菹一豆,韭菹一豆,芹菹一豆,笋菹一豆,醓醢一豆,鹿醢一豆,鱼醢一豆,兔醢一豆,豚胉一豆,脾析一豆。[29]

雍正元年(1723年)改称崇圣祠,正位五位,春秋释奠每位各一案,仍然采用启圣公制度。是年秋颁布《文庙祭品图》,减正位的俎二为俎一,添铏为二。到道光时正位每位一案,案设爵三,铏二(均实以和羹),簠二(分别实以黍、稷),簋二(分别实以稻、粱),笾八,豆八,篚一(实以帛一端);案前为俎,中分二格,左羊右家;再前设香烛案,炉一,灯二;香烛案左右各置尊桌一,罩桌衣,桌设三尊,共六尊,各有盖袱;馔盘一,置于桌上,有桌衣;主位香炉案右为祝案。

释奠配享礼器和祭品

明代配享释奠时,东西配位各一坛,每坛盘三(分别实家首一个、家肉二块)、篚一(实帛)、酒尊一、烛台二,每位铏一(实和羹)、簠一(实黍)、簋一(实稻)、笾四(分别实形盐、枣、栗、鹿脯)、豆四(分别实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爵三。

清代国子监文庙释奠崇圣祠配位陈设图

清崇德五年(1640年)春秋释奠制度规定:二位共一案,置牲盘一(实以家肉),铏一(实以和羹),簠一(实以黍),簋一(实以稻),笾八,豆八,爵三,炉一,灯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皇帝亲祭曲阜孔子庙,遣官致祭启圣祠,配享改为笾豆各四。祭器祭品为:

启圣东配先贤位二位为一坛,其器同:篚一,献爵并坫三,尊并案一,香炉并几一,大烛台二,香盒一,各供爵并坫一,铏二,簠二,笾四,豆四,牲盘一,小烛台二。其品:帛一端,酒一尊,檀香一盒,大烛二,各和羹一铏,黍一簠,稷一簠,栗一笾,枣一笾,鹿脯一笾,形盐一笾,菁菹一豆,芹菹一豆,鹿醢一豆,兔醢一豆,豕肉一盘,小烛一对。启圣西配先贤位二位为一坛,其器、其品如之。

“黍一簠,稷一簠”,应该有误,实为簠簋各一,祭品为黍和稻。

雍正元年(1723年)定配位每位一案,东西各设家首一、家肉一,共添尊一,各添帛一。乾隆元年(1736年)将兔醢改为醓醢,乾隆十一年增加配位帛二、爵六。国子监崇圣祠没有随之改变,一直坚持配享东西共家首一。道光时,配享每位各献爵三,铏一(实以和羹),簠一(实以黍),簋一(实以稻),笾四(分别实以形盐、枣、栗、鹿脯),豆四(分别实以菁菹、鹿醢、芹菹、醓醢),篚一(实以帛一端)。东西各设俎一(实以羊一、家一),香烛案一,置香炉一,烛二。馔盘东西各一,桌也各一,罩桌衣。

清代国子监文庙崇圣祠两庑陈设图

从祀礼器与祭品

明代从祀基本与配享相同,也是东西各一案,每案少盘一(家肉)。

清崇德五年(1640年)的释奠规定,崇圣祠两尻从祀与配位相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皇帝遣官致祭,祭器与祭品也与配位相同。雍正元年(1723年)颁布《文庙祭品图》,两尻从祀各添帛一,共添尊一。道光时,崇圣祠奉祀先儒五位,东三西二,东设二案,西设一案。每案设爵一,簠一(实以黍),簋一(实以稻),笾四(分别实以形盐、枣、栗、鹿脯),豆四(分别实以菁菹、鹿醢、芹菹、醓醢)。东西各设俎一(实以羊一、家一),前设香帛案一,案设献爵三,炉一,灯二,篚一(实以帛)。香帛案左设尊桌一,上设尊一,尊加盖袱,桌加桌衣。馔盘一,桌一,亦加桌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