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奠仪注

释奠仪注

曲阜孔子庙从汉代始,四季均举行祭祀,早期祭祀仪注不得而知。《阙里文献考》收有《唐释奠仪》,此前的孔氏志书宋代孔传《东家杂记》、金代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明代《阙里志》等均无记载,不知来自何处。从仪注看,《唐释奠仪》应该来自《唐开元礼》。

唐释奠仪

【陈设】先圣先师笾八、豆八、簠二、簋二、俎三,从祀笾豆皆二,簠一、簋一、俎一。牺尊实醍齐,象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

【斋戒】前享三日,献官散斋于别寝二日,致斋于厅事一日;亚献以下应享之官散斋二日,各于正寝,致斋一日于享所。

【扫除】前享二日,所司扫除内外。

【设瘗】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深取足以容物,南出阶。

【设次】所司设初献以下次于门外,随地之宜。

【设位】前享一日,晡后,所司帅其属守门。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面;设掌事位于三献东南,西面,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上之东北,当痣坎,西向;设赞唱者位于三献西南,西面,北上。又设赞唱位于痣坎东北,南向,东上。

【设三献门外位】设三献门外位于道东,每等异位,俱西面;掌事位于终献之后,北上。

【设尊】掌事者以尊坫升于堂上前楹间,北向。先圣之尊在西,先师之尊在东,俱西上,皆加勺幂。先圣爵一,配座爵一,各置于坫。设币篚于尊所。

【设盥洗位】设洗直东荣,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加勺幂。篚在西,南肆,实爵三、巾二于篚,加幂。执尊罍洗篚者各位于尊罍洗篚之后。

【实祭品】享日未明,烹牲于厨,夙兴,掌馔者实祭器。

【着服】质明,诸享官各服祭服。

【备酒币】所司帅掌事者入,实尊罍及币。每座尊二,一实元酒,为上,醴齐次之。礼神之币用白,各长丈八尺。祝版各置于坫。

【扫除】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罍篚者入,立于庭,重行,北面,西上。立定,赞唱者“再拜”,祝以下皆再拜,执尊罍篚者各就位。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降自东阶,各回斋所。

【就门外位】初献官将至,赞礼者引享官以下就门外位。初献官至,赞礼者引次之。赞唱者先入就位,祝入,升自东阶,各立于尊后。初献官停于次,少顷,服祭服出次。

【就位】赞礼者引初献官入就位,西向立,赞礼者退位,立于左。赞礼者引享官以下次入就位。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立定。

【迎神】赞唱者曰“再拜”,初献官以下皆再拜。

【奠币先圣】赞礼者少进初献官之左,北面白“请行事”,退,复位。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凡取物者皆跪伏,取以兴奠,则奠就俯伏而后兴。所司帅执馔者奉馔陈于门外。赞礼者引初献官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祝以币北向授初献官,初献官受币,赞礼者引初献官进,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前,兴,少退,西向再拜,讫。

【奠币先师】赞礼者引初献官当先师神座前,北向立,祝又以币西向授初献官,初献官受币,赞礼者引初献官进,北向跪,奠于先师神座前,兴,少退,北向再拜,讫。

【复位】赞礼者引初献官降,复位。

【进馔】所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簠簋既奠,却其盖于下。笾居右,豆居左,簠簋居其间。羊豕二俎横而重于右,腊特陈于左壁。设毕,所司于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盥洗】赞礼者引初献官诣罍,执罍者酌水,执洗者跪取盘兴,承水,初献官盥手,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进,初献官帨手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兴,以进初献官,初献官受爵,执罍者酌水,初献官洗爵,执篚者又跪,取巾于篚,兴,进,初献官拭爵讫,受巾,跪奠于篚。奉盘者跪奠盘,兴。

【奠爵先圣】赞礼者引初献官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初献官酌醴齐。赞礼者引初献官诣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少退,西向立。

【读先圣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面跪读祝文曰“惟年月日,曾孙某敢昭告于先圣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配。尚飨!’”祝兴,初献官制币,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初献官拜讫。

【奠爵先师】赞礼者引初献官诣先师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北向立。

【读先师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左,西向跪,读祝文曰“具官某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爰以仲(春夏秋冬),率遵故实,敬修释奠于先师颜子。惟子庶几具体,德冠四科,服道圣门,实臻壶奥。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献,从祀配神。尚飨!’”祝兴,初献官再拜。赞礼者引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初献官拜讫。

【饮福受胙】赞礼者引初献官诣东序,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一爵进初献官之左,北面立,初献官再拜受爵,跪,啐酒,奠爵,俯伏,兴。

祝各率执馔者进俎,跪,减先圣、先师神座前胙肉,各取前脚第二骨,共置一俎;又以笾取黍稷饭共置一笾,兴,祝先以饭进初献官,初献官受,以授执馔者,初献官跪取爵,遂饮,卒爵,祝进受爵,复于坫,初献官再拜。

【复位】赞礼者引初献官降,复位。

【亚献】初献将毕,赞礼者引亚献官诣罍盥洗,升,献、饮福如初献官之仪,惟不读祝文,亦不受胙。讫,降,复位。

【终献】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官诣罍盥洗,升献如亚献官之仪,讫复位。

【彻豆】诸祝各进神座前,跪,彻豆,兴,还尊所。

【赐胙】赞唱者曰“赐胙,再拜”,非饮福受胙者皆再拜,赞唱者又曰“再拜”,初献官以下皆再拜。

【望瘗】赞礼者请就望痣位,引初献官诣望痣位,西向立。祝于神前取币及血,出,降自西阶,置于坎。赞唱者曰“可痣埋”,东西面各二人置土半坎。

【礼毕】赞礼者曰“礼毕”,遂引初献官以下出,还次。诸祝及执尊罍篚者降复掌事位。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以出。其祝版焚于斋所。

宋代释奠仪注

金代《孔氏祖庭广记》记载了宋代释奠仪注:

政和间赐祭服,四时遇仲月吉日祭先圣,则衍圣公前期排办。祭料名物视州县释奠之数。致祭前一日,族中长幼应预祭者各致斋。其日五更请从上,尊长二人与衍圣公为三献,各服其服行礼。别请近上族人分奠十哲、七十二贤、二十六先儒、文中子。凡执事作乐之人皆陪位。礼毕,焚币,三献官易常服。

迟明,家长以下皆诣齐国公、鲁国夫人、郓国夫人、泗水侯、沂水侯殿,各具蔬果常羞,酌献,三奠讫,彻乐。[220]

《阙里文献考》有宋释奠仪,孔继汾说:“南宋时朱子所定仪注也。”此应该录自《绍熙州县释奠仪图》,但其仪注与《绍熙州县释奠仪图》不同较多,与《政和五礼新仪》中的《州县释奠仪》更近,除删去配享的舒王王安石外,其他几乎完全相同。朱熹是南宋人,那时曲阜已经失陷,不可能使用朱熹制定的释奠仪注,使用的应该是《政和五礼新仪》。政和六年(1116年),朝廷颁给曲阜孔子庙正声大乐器一副、礼器一副和释奠乐章,应该都是政和元年制定《五礼新仪》后所制作的。宋代释奠仪注应该没有留存,《阙里文献考》录自《政和五礼新仪》,所以没有金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所记的后面的家祭。

元代释奠仪注

元初,国家迟迟没有制定孔子庙释奠仪注,到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来任三氏学教授的张须考定了曲阜孔子庙的释奠仪注。

【就位】鸣鼓毕,执事诸生各依次序立殿下席位,掌乐领诸乐生亦就殿下依序而立。

【排班】赞礼曰“排班”,班齐。

【更衣】赞礼曰“三献官更衣,就次”,分献官以下各更衣。先就殿下席位,毕。

【辟户】赞礼曰“辟户”。

【典视】初献官典视陈设,毕,略就次。

【供事官就位】纠弹、赞礼、检查、殿上摄掌仪、殿下摄掌仪各先就殿下两拜,自东阶升殿,依次而立,掌乐亦先于殿下领乐生两拜。

【行事】掌仪曰“行事”。

【乐生就位】赞礼曰“掌乐以乐生入”,掌乐领乐生旋转接踵而行,自东阶升殿,依次而立。掌仪、掌乐对立于殿上两边。

【献官就位】赞礼曰“请三献官”,诣庙南门外,祝随之。引赞引初献官在西,东向,亚、终献官及祝在东,西向,以北为上,祝位稍却。

赞礼曰“揖”,献官揖,不出声。

【迎神】掌乐俟献官诣庙南门外毕,曰“奏迎神《凝安之乐》”,三成,毕。

赞礼曰“祝下殿就席位,请三献官诣殿下席位”,立定。

赞礼曰“再拜”,献官以下皆再拜,平身,乐止。

赞礼曰“请监祭官上殿”,引赞引监祭官诣殿上席位,在西,东向立。俟引赞复位毕。

赞礼曰“执事者各祗乃事”,执事者各依资次接踵而行。

【初献】赞礼曰“请初献官行礼”,掌乐曰“奏升殿《同安之乐》”。引赞请初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出笏,将升阶,俟乐止,引初献官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

【奠币先圣】掌乐曰“奏奠币《明安之乐》”。初献官搢笏,跪,执事者以币授祝,祝捧币授初献官,初献官受币,献币,奠币,出笏,俯伏,兴,拜,兴,再拜,兴,平身。

【配位奠币】次诣兖国公、郕国公、沂国公、邹国公神位前,各如正位奠币,毕,乐止,引初献官降殿。

掌乐曰“奏降殿《同安之乐》”,俟初献官下殿复位,乐止。

【初献盥洗】赞礼曰“请初献官行礼”,引赞引初献官诣盥洗位,北向立。掌乐曰“奏升殿《同安之乐》”,初献官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搢笏,执事者进爵,执爵,盥爵,帨爵,以爵授执事者,凡五。出笏,将升殿,俟乐止,引初献官诣酌尊所,南向立。

【初献酌酒】引赞曰“举幂”,初献官搢笏,跪,执事者进爵,执爵,酌牺尊之泛齐,以爵授执事者,凡五。出笏,平身。诣文宣王神位前。

【初献奠爵】掌乐曰“奏酌献《成安之乐》”。初献官搢笏,跪,三上香。执事者进爵,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俯伏,兴,拜,兴,就跪,乐止。

【读先圣祝】读祝毕,拜,兴,平身。

【配位初献】诣兖国公神位前,掌乐曰“奏酌献《成安之乐》”。余如正位仪。次诣郕国公、沂国公、邹国公神位前酌献,奏乐,如兖国公仪。乐止,复位。

掌乐曰“奏降殿《同安之乐》”,俟初献官下殿复位,乐止。

【亚献】赞礼曰“请亚献官行礼”,引赞引亚献官诣盥洗位,北向立。

掌乐曰“奏升殿《同安之乐》”,亚献官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搢笏,执事者进爵,执爵,盥爵,帨爵,以爵授执事者,凡五。出笏。将升阶,乐止。引亚献官诣酌尊所,南向立。

引赞曰“举幂”,亚献官搢笏,跪,执事者进爵、执爵,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凡五,出笏,平身,诣文宣王神位前。

掌乐曰“奏酌献《文安之乐》”。亚献官搢笏,跪,三上香。执事者进爵,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俯伏,兴,拜,兴,再拜,兴,平身。

【配位亚献】次诣兖国公、郕国公、沂国公、邹国公神位前,并如正位酌献仪。乐止,请复位。

【终献】赞礼曰“请终献官行礼”,引终献官诣盥洗位,北向立。

掌乐曰“奏升殿《同安之乐》”。终献官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搢笏,执事者进爵,执爵,盥爵,帨爵,以爵授执事者,凡五。出笏,将升阶,俟乐止,引终献官诣酒尊所,南向立。

引赞曰“举幂”,终献官搢笏,跪,执事者进爵,执爵,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凡五,出笏,平身,诣文宣王神位前。

掌乐曰“奏酌献《成安之乐》”。终献官搢笏,跪,三上香。执事者进爵,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俯伏,行,拜,兴,再拜,兴,平身。

次诣兖国公、郕国公、沂国公、邹国公神位前,并如正位酌献仪。乐止,请复位。

【分献】当终献官诣正位时,赞礼曰“引分献十哲、从祀,并依次行礼”,各引赞引分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搢笏,执事者进爵,执爵,盥爵,帨爵,以爵授执事者。升阶,诣酌尊所,举幂,分献官各搢笏,跪,执事者进爵,执爵,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出笏,平身。分引至十哲神位前、两庑神位前。

掌乐曰“奏分献《成安之乐》”。分献官搢笏,跪,三上香。执事者进爵,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俯伏,兴,拜,兴,再拜,兴,平身,复位。

【饮福受胙】赞礼曰“执事者合爵,合俎豆”,直爵四人上殿,执爵者别以爵取正位福酒合置一爵,执豆者以豆取黍稷饭合置一豆,执馔者以俎减正、配位胙肉合置一俎,执爵者、执豆者、执俎者分立饮福受胙位。引赞引初献官升阶,诣东序,西向立,鞠躬,拜,兴,再拜,兴,平身,搢笏,跪。“赐福”,初献官受爵,祭酒,啐酒,奠爵。“赐豆”,初献官受豆,以豆授执事者。“赐胙”,初献官受胙,以胙授执事者。执爵者再以爵进初献官饮,卒爵,执事者受虚爵,复于坫。初献官出笏,俯伏,兴,拜,兴,再拜,兴,平身,复位。

【复位】赞礼曰“执事者各复位”,俟立定,纠弹、检察、赞礼,摄殿上、殿下、掌仪降殿于殿下席位,先拜两拜,再升殿,立。

【赐胙】赞礼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饮福受胙者不拜。

【彻豆】赞礼曰“祝取币、祝”,俟祝升殿,赞礼曰“彻祭馔”。掌乐曰“奏彻豆《娱安之乐》”,祝下殿,乐止。

【望瘗】赞礼曰“执事者奉祝、币,置痣坎”,降自西阶,请三献官诣望痣所,升自东阶,降自西阶。

【送神】掌乐曰“奏送神《宁安之乐》”,引赞曰“可痣”,置土半坎。

【阖户】赞礼曰“阖户”,请三献官诣庙南门外揖。引赞引三献官诣庙南门外揖位立,如前仪。乐止。

【礼毕】赞礼曰“掌乐以乐生出”,俟乐生出。赞礼曰“礼毕”,揖,退,卷班。[221]

此仪注明显袭用了北宋政和新仪,但略作损益。变化比较大的内容有:一是宋代献官在殿下面西,而此仪注初献官在西,面东,亚、终献及祝在东,面西;二是明确了迎神,唐宋虽然都有迎神乐章,但在程序中并不明确;三是三献和分献奠爵前均增加了三上香,这也是唐宋所没有的;四是将分奠改为分献,并将宋代亚献时开始改为终献时;五是增加了饮福。

明代释奠仪注

曲阜孔子庙明代释奠仪注未见,孔继汾《阙里文献考》说:“明时,阙里仪注视今惟少崇圣祠,而今见行仪注并奠帛于初献,改四拜为三跪九叩,其他多沿旧式。祭文亦与相同,故不复载。”如果其言不虚的话,《阙里文献考》卷十九的仪注基本就是明代的释奠仪注。

前期三日

【备祝】书写官恭缮祝版,陈衍圣公视事厅正中。

……

卓午,衍圣公具公服,北向恭阅讫,书写官捧安享内,同香帛由快睹门送入庙,恭安奎文阁下。

【张榜】遂分署执事榜于庙庭:

大成殿至圣先师及四配位前:衍圣公主鬯。

寝殿分献官一员,十二哲分献官二员,东西庑从祀先贤先儒分献官六员;监祭官二员,太祝官一员,太史官一员,司香官五员,司帛官五员,司爵官五员,司尊官一员,纠仪官二员,两阶领班官二员,典仪官一员,典乐官一员,掌宰官一员,司膳官(管勾官任)一员,司膳官一员,司伞官一员,巡绰官二员。

崇圣祠摄献官一员,从祀分献官二员,监祭官一员,纠仪官一员。

启圣祠摄献官一员,寝殿分献官一员,监祭官一员,纠仪官一员。

家庙摄献官一员,监祭官一员,纠仪官一员。

后土祠主祭官一员。

崇圣祠摄献官以世袭六品官,掌宰以百户,司膳以管勾,典仪以典籍,典乐以司乐,司伞柜、巡绰皆以伴官,其余分献及各执事皆以庙庭执事官及教职等。

又进奉祀生、执事、乐舞生及四氏学生而分其执事:

十二哲司香二人,司帛二人,司爵二人,司尊二人;

两庑司香六人,司帛六人,司爵六人,司尊六人;

寝殿:司香一人,司帛一人,司爵一人,司尊一人;

崇圣祠:太祝一人,太史一人,司香十一人,司帛十一人,司爵十一人,司尊三人;

启圣祠:太祝一人,太史一人,司香一人,司帛一人,司爵一人,司尊一人;

启圣寝殿:司香一人,司帛一人,司爵一人,司尊一人;

家庙:太祝一人,太史一人,司香四人,司帛四人,司爵四人,司尊一人;

后土祠:司香一人,司帛一人,司爵一人,司尊一人。

凡一百三人。

典籍召集礼生而分其执事:

大成殿:鸣赞二人,衍圣公引赞一人,对引一人;分献各官引赞八人,相礼十八人,陈设八人;

寝殿:鸣赞一人,引赞一人,对引一人,相礼二人,陈设一人;

崇圣祠:鸣赞一人,引赞三人,对引一人,相礼六人,陈设一人;

启圣祠:鸣赞一人,引赞一人,对引一人,相礼二人,陈设一人;

启圣寝殿:鸣赞一人,引赞一人,对引一人,相礼二人,陈设一人;

家庙:鸣赞一人,引赞一人,对引一人,相礼二人,陈设一人;

后土祠:鸣赞一人,引赞一人,对引一人,相礼二人,陈设一人。

凡八十人。

司乐召集乐舞生而分其执事:

麾二人,歌六人,琴六人,瑟四人,笙六人,洞箫六人,笛六人,凤箫二人,埙二人,篪四人,编钟一人,副一人,编磬一人,副一人,楹鼓一人,副一人,足鼓一人,副一人,搏拊二人,鼗鼓二人,柷一人,敔一人,旌二人,文舞三十六人,领班二人,钟鼓六人,引导乐十四人。

凡百二十人。

洒扫、陈设、守卫,百户供其户丁,庖丁、厨役取办于管勾。

分署执事既定,凡官员、学生及宗族人等无执事者皆陪祭。

【戒誓】乃戒誓,设戒誓牌同文门下,南向。衍圣公率摄献、分献官、执事官生、陪祭官生、宗族人等具公服入快睹门,揖,至同文门前。

鸣赞唱:“排班!”班齐。唱:“跪!叩,兴!”衍圣公以下行一跪三叩头礼,兴。

鸣赞唱:“读戒词!”鸣钟鼓,戒誓生恭捧戒牌西向读,曰:“钦遵皇帝令典,于某月某日丁某,祗行释奠礼于至圣先师,孔子庙庭官员、师生、宗族、执事人等,自今日为始沐浴更衣,散斋一日,各宿别室,不饮酒,不茹荤,不吊丧,不问疾,不听音乐,不理刑名。致斋一日,同宿斋所思神,饮食思神,居处思神,笑语思神,志意思神,所乐思神,所嗜思神。各宜精白乃心,益加敬谨。戒之哉!”读毕,捧牌安原处。

鸣赞唱:“读誓词!”戒誓生恭捧誓牌,西向,读曰:“国有常宪,明神鉴焉。”读毕,捧牌安原处。

鸣赞唱:“悬戒牌!”戒誓生捧牌恭悬同文门下。

鸣赞唱:“给斋牌!”凡与祭官生领斋牌,讫。

鸣赞唱:“设誓牌!”戒誓生捧牌置案,舁起引导,乐作,鸣钟鼓,设誓牌大中门下正中。

翼日:前期二日

【观礼听乐】衍圣公致斋于斋宿所;典籍集礼生于诗礼堂,守卫百户出礼器,礼生涤濯之,陈于堂上;司乐集舞生于金丝堂,出乐器,乐舞生拂拭之,陈于堂上;衍圣公率摄献、分献及执事各官,具公服恭诣观礼听乐。

祭前一日

【迎粢盛牺牲】质明,管勾官陈粢盛快睹门外,陈牺牲仰高门外。衍圣公率摄献、分献及各执事各官,具公服,迎粢盛归神厨,迎牺牲归神庖,引导皆用乐。

【习仪】是日设至圣先师、四配、十二哲虚位于奎文阁,东庑三坛、西庑三坛在同文门左右,东西相向,陈尊彝、罍洗、乐悬缀兆如祭仪;寝殿虚位设奎文阁后,崇圣祠虚位设同文门东,家庙虚位在其后,启圣祠虚位设同文门西,寝殿虚位在其后,后土祠虚位设奎文阁后之左,亦各陈尊俎如祭仪。衍圣公具公服,率摄献官、分献官及执事官生、陪祭官生、宗族人等就位,习仪。

【省牲】既毕,少憩,恭诣神庖省牲,掌宰官取血膋,率各坛陈设礼生捧毛血盘恭安各祭案上。

【视膳】衍圣公以下遂诣神厨视膳,司膳官率各坛陈设礼生捧馔盘恭安各祭案左。引导皆有乐。

【陈设】粢盛既丰,牲牷告备,礼乐诸生咸集,乃陈设。

大成殿至圣先师位前: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馔盘一,登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牛一、羊一、豕一,共俎,太尊一,牺尊一、象尊一,山尊一,雷尊一,著尊三,彝一,斝一,茅沙池一,香鼎一,烛台四,花瓶四,香盘一,香盒一,福爵一,胙盘一,罍一,洗一,燔炉一。

四配位:各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馔盘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八,豆八,羊一,豕一,两俎,香鼎一,烛台二。

东哲六位:各供爵一,铏一,簠一,簋一,笾四,豆四,共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羊一,豕一,两俎,壶尊一,香鼎一,烛台二,罍一,洗一。

西哲同。

两庑共五十六坛:各供爵一,簠一,簋一,笾四,豆四,香鼎一,烛台二,分献六处,各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馔盘一,羊一,豕一,两俎,壶尊一,香鼎一,罍一,洗一。

寝殿至圣先师孔子夫人神位前: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馔盘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八,豆八,羊一,豕一,两俎,壶尊一,香鼎一,烛台二,罍一,洗一。

崇圣祠肇圣王、裕圣王、诒圣王、昌圣王、启圣王位前:各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馔盘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八,豆八,羊一,豕一,两俎,香鼎一,烛台二,供壶尊一,彝一,斝一,茅沙池一,福爵一,胙盘一,罍一,洗一,燔炉一。

东配二位:各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铏一,簠一,簋一,笾四,豆四,香鼎一,共;毛血盘一,馔盘一,羊一,豕一,两俎,烛台二。

西配同。

从祀左右各一坛:各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馔盘一,簠一,簋一,笾四,豆四,羊三体,豕三体,两俎,壶尊一,香鼎一,烛台二,罍一,洗一。

启圣祠启圣王位前: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馔盘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八,豆八,羊一,豕一,两俎,壶尊一,香鼎一,烛台二,彝一,斝一,茅沙池一,福爵一,胙盘一,罍一,洗一,燔炉一。

寝殿启圣王夫人位前: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馔盘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八,豆八,羊一,豕一,两俎,壶尊一,香鼎一,烛台二,罍一,洗一。

家庙始祖考妣位前:供爵二,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馔盘一,登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羊一,豕一,两俎,香鼎一,烛台二。

二世祖考妣、三世祖考妣位前:各供爵二,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馔盘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八,豆八,羊一,豕一,两俎,香鼎一,烛台二。

中兴祖考妣位前:供爵三,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馔盘一,铏一,簠一,簋一,笾四,豆四,羊一,豕一,两俎,香鼎一,烛台二。

四坛共壶尊一,福爵一,胙盘一,罍一,洗一。

后土祠:献爵三,帛篚一,香盒一,毛血盘一,馔盘一,簠一,簋一,笾四,豆四,豕首一,壶尊一,香鼎一,烛台二,罍一,洗一。

右祭器之数,凡供爵七十七,献爵九十六,篚三十二,登二,铏四十九,簠一百有八,簋一百有八,笾四百三十六,豆四百三十六,馔盘三十,毛血盘三十,俎五十七,香鼎八十八,香盒三十三,香盘一,花瓶四,烛台一百六十二,太尊一,牺尊一,象尊一,山尊一,雷尊一,著尊三,壶尊十六,彝三,斝三,茅沙池三,燔炉三,福爵四,胙盘四,罍十七,洗十七,巾十七,祭案七十八,祝案四,福胙案四。

凡登、铏、簠、簋、笾、豆皆陈于祭案。登在中,铏次之,簠在铏左,簋在铏右,笾又在簠之左,豆又在簋之右。

大成殿香鼎、烛台、花瓶、太尊、牺尊、象尊、山尊、雷尊陈设如常,张曲柄黄盖于殿门外两楹间。

祝案陈祭案西南,福胙案陈祭案东南,牲俎陈祭案前,三著尊共案,在殿门外左,西向;两壶尊分案,在殿东南两牖外,相向;燔炉设大成殿檐下正中;斝陈杏坛南,香盘前,有几;凡茅沙池在几前;彝在东偏,亦有几;罍、洗在东阶下陛之南,直东霤;分献东哲罍洗次之,西哲罍洗在西阶下,直西霤;洗有架,罍有案,献爵、帛篚陈焉。两庑壶尊各在其庑门外之左,直西霤,东庑北向,西庑南向,爵、篚、罍、洗在其阶下。

中和韶乐陈露台上,引导乐陈大成门外,鼖鼓、镛钟在杏坛上;植庭燎,夹两陛间。

【设位】衍圣公拜位在彝、斝前,寝殿分献官、东西哲分献官、两庑分献官各拜位次之,陪祭官员、族人拜位列两阶下。监祭官立殿门内,东西相向;典仪、典乐官立露台上,西向;司膳、掌宰官立露台上,东向;纠仪官立两班上,东西相向;鸣赞在露台午阶上,西向。崇圣、启圣两祠,大成、启圣两寝及家庙,堂上堂下设尊俎、罍洗及摄献、分献、监祭、纠仪各官之位,以略如大成殿之仪。

【署祝】诗礼堂正中设祝案四,皆南向,东设署名案一,西向。鼖鼓初严,太祝官生恭捧祝版诣诗礼堂,安案上。鼖鼓三严,衍圣公具朝服,恭诣诗礼堂,以次署名,讫。太祝官生恭捧分诣各坛安祝案上。衍圣公以下皆序揖,引赞赞“请行礼”,导引衍圣公出诗礼堂,入金声门,至拜位旁立。

【启户】鸣赞唱“启户,扫除”,凡殿上执事各官皆趋檐下,不鸣赞,行一跪三叩头礼,兴,各就位立。乐舞生各执羽籥箫管,拱立阶下。

【乐舞生就位】鸣赞唱“乐舞生就位”,乐舞生夹两阶升,各就位,击鼖鼓为节。

【祭祀人员就位】鸣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陪祭官就位,分献官就位,正献官就位”。引赞引衍圣公就拜位,北面立。

【瘗毛血】鸣赞唱“痣毛血”,掌宰官诣至圣先师位前,一叩头,兴,恭捧毛血盘由殿中门出,配位以下陈设生亦各诣位前一叩头,兴,恭捧毛血盘出,痣于痣所。

【迎神】鸣赞唱“迎神”,祝史降诣杏坛前祼所,取斝酌酒,衍圣公跪受斝灌地,行一叩头礼,兴,祝史出大成门外,引导乐作,入大成门、杏坛,鸣钟鼓,衍圣公以下皆退立阶东西跪迎,侯过复位,引导乐止。

【参神】鸣赞唱“参神”,麾生唱“乐奏《昭平之章》”,乐作。鸣赞唱“跪,叩,兴”,衍圣公以下行三跪九磕头礼,兴,乐阕。

【初献】鸣赞唱“奠帛,行初献礼”,麾生唱“乐奏《宣平之章》”,乐作,有舞。

【盥洗】引赞赞“诣盥洗所盥手”,相礼生进洗,衍圣公盥手,引赞赞“进巾”,相礼生进巾,衍圣公拭手。引赞赞“洗爵”,捧爵官进爵,衍圣公洗爵,引赞赞“进巾”,相礼生进巾,衍圣公拭爵。

【酌酒】引赞赞“诣酒尊所”,司尊者举幂酌酒,司尊官酌讫。

【上香】引赞赞“诣始祖至圣先师神位前”,帛爵由殿中门入,捧帛官立案前左,捧爵官立案侧左,四配帛爵各在供案南北,向神位立。衍圣公由殿左门入立于香案前。引赞赞“进香”,司香官跪进香,引赞赞“上香”,衍圣公受香,恭爇炉内。引赞赞“跪,叩,兴”,衍圣公行一叩头礼,兴。

【奠先圣帛】引赞赞“进帛”,捧帛官跪进帛,引赞赞“奠帛”,衍圣公受帛,恭奠案前正中。

【献先圣爵】引赞赞“进爵”,捧爵官跪进爵,引赞赞“献爵”,衍圣公受爵,恭献案上正中坫上,就案左,不赞,行一叩头礼,兴。

【读祝】引赞赞“诣读祝位,跪”,衍圣公跪。鸣赞唱“皆跪”,分献官以下皆跪。麾生偃麾,乐止,文舞生皆跪。引赞赞“读祝”,太祝官诣祝案前跪,三叩头,捧祝版恭读,毕,捧祝版兴,恭安至圣先师位前篚内,就案右三叩头,退。文舞生兴,麾生举麾,乐作。引赞赞“叩,兴”,衍圣公行三叩头礼,兴。鸣赞唱“叩,兴”,分献官以下随行三叩头礼,兴。

【配位初献】引赞引衍圣公诣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三世祖、亚圣孟子各位前,上香,献爵,献帛,并如正位仪。

【分献】既读祝后,鸣赞唱“行分献礼”,引赞引寝殿分献官诣寝殿行礼,三献既毕,乃复原位。余引赞引东西哲、两庑分献官各盥手洗爵,升坛上香,献帛爵如前仪。并俟衍圣公献亚圣孟子时同分献,献毕。

【复位】引赞赞“复位”,衍圣公率分献官至殿右门内,两庑分献官各在其庑内,皆一揖出,降复位。乐阕。

【亚献】鸣赞唱“行亚献礼”,麾生唱“乐奏《秩平之章》”,乐作,有舞。

【盥洗】引赞赞“诣盥洗所洗爵”,相礼生进洗,捧爵官进爵,衍圣公洗爵,引赞赞“进巾”,相礼生进巾,衍圣公拭爵。

【酌酒】引赞赞“诣酒尊所”,司尊者举幂酌酒,司尊官酌讫。

【献爵】引赞赞“诣始祖至圣先师神位前,跪,叩,兴”,衍圣公行一叩头礼,兴。引赞赞“进爵”,捧爵官跪进爵,引赞赞“献爵”,衍圣公受爵,恭奠案左坫上,就案左不赞,行一叩头礼,兴。

【配位亚献】引赞引衍圣公诣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三世祖、亚圣孟子各位前,献爵如正位仪。

【分献】既献正位,鸣赞唱“行分献礼”,引赞赞引分献官各洗爵,登献如初献仪。

【复位】献毕,引赞赞“复位”,衍圣公率分献官揖出,复位。乐阕。

【终献】鸣赞唱“行终献礼”,麾生唱“乐奏《叙平之章》”,乐作,有舞。引赞引衍圣公及分献官洗爵、登献如亚献仪,奠爵案右坫上,献毕,复位。乐阕,旌生引舞生退立乐悬外。

【饮福受胙】引赞引衍圣公升殿,赞“诣福胙位,跪”,衍圣公跪。鸣赞唱“皆跪”,分献官以下皆跪。时寝殿分献官已归班行礼,引赞赞“饮福”,太祝官跪授福爵,衍圣公受爵,三饮,以虚爵授太祝官,太祝官受,兴,复于坫。引赞赞“受福胙”,陈设生跪授胙,衍圣公受胙仍授陈设生,陈设生受,兴,捧出。俟礼毕归胙。引赞赞“叩,兴”,衍圣公行三叩头礼,兴。鸣赞唱“叩,兴”,分献官以下随行三叩头礼,兴。

【复位】引赞赞“复位”,衍圣公揖出,复位。鸣赞唱“跪,叩,兴”,衍圣公以下行三跪九叩头礼,兴。

【彻馔】鸣赞唱“彻馔”,麾生唱“乐奏《懿平之章》”,乐作。司膳官诣至圣先师神位前,一叩头兴,恭捧馔盘由殿中门出,配位以下陈设生亦各诣位前,一叩头兴,恭捧馔盘出,痣于痣所。

【送神】鸣赞唱“送神”,麾生唱“乐奏《德平之章》”,乐作。鸣赞唱“跪,叩,兴”,衍圣公以下行三跪九叩头礼,兴,乐阕。大成殿檐下引导乐作,由中阶降,杏坛鸣钟鼓,衍圣公以下退立阶西,东向跪送,候出大成门,复位。

【望燎】鸣赞唱“读祝者捧祝,进帛者捧帛,恭诣燎位”,乐迭奏《德平之章》,麾生不唱,乐作,太祝官、捧帛官及捧帛生各诣案前,三叩头兴,捧祝帛并由殿中门出,恭诣燎所。引赞赞“诣望燎位”,引衍圣公率分献官诣望燎位。引赞赞“望燎”,祝帛焚毕。

【复位】引赞赞“复位”,衍圣公率分献官复位,乐阕。

【礼毕】鸣赞唱“礼毕”,杏坛鸣钟,衍圣公以下皆退,乐舞生卷班,仍应杏坛鼓节,礼生、乐生合列杏坛前,行一跪三叩头礼,退。

【颁胙散福】旦日,乃颁胙散福。[222]

此仪注与元代相比变化比较大:一是迎神增加了以斝酌酒灌地和衍圣公跪迎两个环节,但没有说跪迎的是何种形式的神,不知是木主还是冥冥之中无形的神。二是奠币改称奠帛。元代是奠币、上香、奠爵、读祝依次进行,但奠币是独立的环节,正位奠币后分别向四配奠币,然后回到正位上香、奠爵、读祝,然后分别向四配进行同样的仪式;明代改为依次上香、奠帛、献爵、读祝,一气完成,然后分别向四配上香、奠帛、献爵,减去了四配的读祝。三是元代分献在终献向孔子行礼时开始,明代改为初献读祝后开始,在衍圣公向孟子行礼时同时进行。四是元代亚献、终献均上香、献爵,明代只献爵不上香。五是元代三上香是柱香,而明清改为檀香木块。六是献爵。元代奠酒三祭酒,明代只是献爵。七是饮福时,元代祭酒而后啐酒,明代减少了祭酒,三次干杯。八是受胙初献官,元代分赐豆(黍稷饭)、赐胙(肉)两个环节,明代改为仅初献受胙,元代另有赐胙与所有与祭者,在位者均再拜。九是行礼,元代是再拜,明代为四拜。十是元代彻豆并不撒祭品,明代恭捧馔盘至瘗所瘗埋。十一是送神,元代没有行动,明代衍圣公是东向跪送。

此释奠仪注载入《阙里文献考》,由孔继汾编著,衍圣公孔昭焕曾进呈皇帝御览。孔继汾后来因撰写的《孔氏家仪》序言指斥“今之制显悖于古者”,且书中服制多处与《大清会典》不合,被人告发,成为“文字狱”,以“增减《会典》服制”被发往伊犁充军,著述多被查抄焚毁,《阙里文献考》因曾呈御览未被殃及。

清康熙释奠仪注

上引释奠仪注为清乾隆年间所使用,与康熙时仪注差别也比较大。清康熙丙申(五十五年,1716年)编纂的《圣门礼制》的释奠仪注为:

丁期 阙里释奠用四仲月上丁。前二十日,阴阳学训术具呈衍圣公府,报明初几日丁某,例应行释奠礼。衍圣公府即票行家庭、四氏学、典籍、司乐、管勾、百户等官,令各办应行事宜。

涤牲 前期十五日,衍圣公率各官着公服,诣牺牲所视牺牲肥瘠。其中选者用温水涤洗,谕令所司每日刷拭一次。

择菜 丁期前十五日,衍圣公率各官诣粢盛所视蔬果谷面等物,务令洁净,分类收贮。

修器 前期十日,庙庭属官各诣公所,督率礼乐诸生及匠役等检视礼器、乐器、庖厨一应杂器,缺者补造,坏者修理。

演礼 前期十日,典籍率学长、礼生每日午前在诗礼堂演习。

演乐 前期十日,司乐率学长、部长、乐舞生每日在金丝堂演习。

洒扫 前期十日,百户率庙户、正身每日赴庙庭各处除草、扫除尘秽,务令洁净。

出示 前期十五日,衍圣公府张示于仰高门,告谕官员人等戒誓、斋宿。

发票 前期十日,衍圣公府票行族长、四氏学,传分献、陪祭族绅及执事、陪祭族人,又票委提调官催办一应事宜。

挂牌 前期五日,衍圣公挂牌于同文门,告谕各官,照依牌期入庙办事。

前期三日,寅时张榜,辰时奉祝,午时戒誓,申时沐浴。

前期二日,午前观礼,午后听乐。

前期一日,寅时迎牺牲,辰时迎粢盛,午时习仪,申时省牲,戌时视膳。

传单 前期五日,族长、四氏学传族绅、族生,亲书职名,以便送府填榜。

造册 前期五日,族长、四氏学、礼学、农司、兵司各造名册二本,送提调官,预备主祭者查点,一本存案,本官点查。

祝版 前期五日,府掌书裁黄纸如祝版式,恭写祝文,凡三幅,各坛颁定。祝文眷写,贴于祝版,年月日七十几代孙袭封衍圣公敢昭告于始祖至圣先师孔子曰:维祖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兹值仲[223]谨以香帛牲醴、粢盛庶品,祗奉旧章,敬陈明荐。以复圣、宗圣、述圣、亚圣配。尚享!

填榜 前期五日,圣公府掌书官缮写祭祀大榜三张,各照榜样缮写,正庙旁一张,崇圣、中兴二庙各一张。其族长、四氏学、礼学、乐学、农司、兵司亦各填榜,照榜样分派执事。

进香 前期五日,管勾采办苏香、檀香、白茅、黄沙进送府中,医学拣择香草呈送,以备燔燎,又进郁金香以煮灌鬯之酒。

进帛 前期五日,百户查取织成祭帛二十九端,送府掌书藏收。

张榜 前期三日,衍圣公着公服,立作圣堂,将丁祭大榜佥押用印,捧奉案上,结彩享,舁案,鼓吹发榜,各官着公服迎于门外,礼生前导,钟鼓齐鸣,悬大榜于奎文阁北壁之左,悬崇圣、中兴殿二榜于北壁之右。凡列名者俱着公服伺候,族长、四氏学亦各张榜于诗礼堂,礼学、乐学、农司,兵司亦各张榜于榜棚。

迎祝 前期三日,衍圣公着公服,恭立作圣堂,手拈祝文三幅于祝版,奉案上,用黄绫覆盖,并香帛、茅沙、清酒各贮香享,鼓吹引导,供于奎文阁正中案上,太祝生侍守三日,凡官过之必揖。

戒誓 前期三日,衍圣公着公服出府,至同文门恭立,各官与祭人员同排班,行三跪九叩礼。宣读生读戒词、誓词,戒誓生悬戒牌,设誓牌于璧水桥上,鼓乐送出,供案生侍守三日,凡官过必揖。

沐浴 设誓牌,复位,各入东西幕次沐浴,更换明衣,青素绢布之服。

斋宿 正献官以下各沐浴讫,齐至诗礼堂相揖列坐,分派各理事,制造祭品,分散祭牌。毕,各归斋宿所斋宿,监祭官提灯巡视。

观礼 前期二日巳时,正献官、摄献官入诗礼堂,分献官以下俱升堂,序揖序坐。典仪官送点册,置公案上,正献官先点学长,次点四班礼生,依次参谒,听候掣签呼名,各演所事。次点礼器,验其完损,责令修补。事毕,正献官以下各归斋宿所。观礼生二名在诗礼堂专观礼仪。

听乐前期二日未时,正献官、摄献官出斋宿所,在金丝堂序揖序坐,协律官送点册,置公案上。正献官先点学长,次点八部乐生,依次参谒,听候掣签呼名,各演所事。次点乐器,验其完损,命其修补。事毕,各官仍归斋宿所。留听乐生二名于金丝堂,专听音律。

迎牺牲 前期一日寅时,正献官与分献官出斋宿所,在西仰高门内面北序立,送牺牲人一百名各抬牲笼、鱼桶、涤盆列甬道旁。省牲生选牺牲及羊豕肥腯者,令宰人以朱帚刷记,宰人指点羊豕鹿兔中选者如数。查讫,其太牢被以绣黼丝辔,策以彩鞭,羊豕鹿兔各盛以朱笼,鱼盛以净桶,龙旗红杖,礼乐前导,掌宰官率宰人执鸾刀后随,依次抬进神厨。正献官以下序坐序揖,掌宰官送点册,置公案上。正献官先点太牢、豕、羊、鹿、兔等,责令饲养;次点庖人、宰人,分班参叩,各照执事;次点神庖杂器,验其完损。事毕,同出归斋宿所。留省牲生二名于神庖,专省牺牲。

迎粢盛 前期一日辰时,正献官与分献官出斋宿所,在东快睹门面北序立。粢盛夫一百名各抬几案列甬道旁,视膳生检验庶品,精洁者令膳夫登记。膳夫指点黍、粢、果、菜、鱼、盐、酒、烛中选者如数。查讫,其酒、齐、油、醋等瓮,俱以红绳络抬之。黍、粢、果、蔬、鱼、盐等在案上,俱以红纱笼之,龙旗红杖,礼乐前导,司馔官率膳夫执毕又后随,依次抬进神厨。正献官以下序坐序揖,司馔官送点册,置公案上。正献官先点粢盛祭品;次点膳夫、厨夫,分班参叩,各照执事;次点神厨杂品应用数目。事毕,同归斋宿所。留视膳生二名在神厨,专视粢盛。

习仪 前期一日之早,提调官催办,设正坛、四配、十二哲虚位于奎文阁,设东西庑六坛虚位于同文门之左右,设堂上、堂下乐于奎文阁阶下,设拜位于同文门前,燔燎、灌鬯、盥洗、酒尊、望痣俱全,又设启圣及附飨虚位于阁西门之前,设崇圣、中兴祖附飨虚位于阁东门之前,其燔燎、灌鬯、盥洗、酒尊、望痣俱全。午时,正献官、摄献官出斋宿所,分献官以下各于其次序立拱候,一揖,照依榜定坛位行礼,奏乐如丁祭全仪。事竣,各官俱归斋宿所。

省牲 习仪后申时,正献官、摄碟[224]官出斋宿所,进神厨,序立香案前。各坛陈设生俱捧牲盘、毛血碟伺候。赞相唱“省太牢”,宰人执鸾刀解其领;次唱“省少牢”,其各坛之羊俱割项。相唱“省群牲”,其各坛豕、鹿、兔俱割项。礼生俱取毛血盛碟内,各执毛血碟,礼乐引导,敬供各坛案上。正献官、摄献官以下随出,归斋宿所。宰人、庖人俱割牲体,务令洁白,或全或破,照坛运送陈设。

视膳 视膳官命厨夫、膳夫照榜册执事,品物件数如法制造精洁。正献官、摄献官以下出斋宿所,进神厨门内,序立香案前,视膳生率礼生各捧馔盘伺候。赞相唱“视太羹”,司馔官取太羹半勺滴盘内。赞相唱“视黍稷”,司馔官取黍稷贮簠簋。赞相唱“视笾豆”,司馔官取菱芡枣栗实盘内。赞相唱“进馔盘”,司馔官捧馔盘前行,礼生各捧馔盘从之。礼乐前导,入庙敬供案上。各官俱退,归斋宿所。

给烛 前期酉时,族长、四氏学、礼学、乐学、农司、兵司各点族属、官吏、师生、夫役、执事人等,每名给散油烛,应一对,应二对,以供祭祀路灯之用。

陈设 执伞官奉曲柄伞,张于大成殿门前,典仪官率陈设礼生先陈设各坛祭器、几案、灯燎等件,照依陈设图排列各坛祭品,协律官率设悬乐生照大成乐式陈设乐器,并领冠服等件,族长设昭穆牌,四氏学设班位牌,兵司设健丁巡视牌。

验祭 省牲视膳后,监祭官二员着公服查验各坛祭品,照依清册点视,其牺牲、粢盛有不洁不丰者责令庖厨立刻填换。

点榜 前期之夜,农司、兵司、礼学、乐学、族长、教官依牌定更漏,各点其所属官吏、师生人等,不另造点册,但集各榜之下,照榜呼名,以号灯前引。如遇执事缺人,即刻顶补,记名处罚。

更衣 将祭,杏坛楼鼓工鸣鼍鼓三通,阴阳官报子时,正献官、分献官陪祭官、供事官俱斋服出斋宿所,依次前行入诗礼堂。堂上鸣鼓,赞相唱“更衣”,各官俱更祭服,升堂序立。

序爵 正献官以下更衣讫,东西序立。赞相唱“序爵”,先京官,次司道,次府官,次州县,次学官,次家庭,次庙庭,次进士,次举贡,次生员,次族众,以次序立。

佥名 序事讫,太祝、太史生及各坛祝生以次奉祝安于案上,正献官西面立,举笔高拱,敬慎佥名。

序昭穆 佥名讫,赞相唱“入庙行礼”,正献官以下俱出诗礼堂,卑者在前,尊者在后,各有路灯前引,由金声门至杏坛楼前面,分班东西序立。生员、族众十代人照世代牌立,不紊昭穆。

践位 正献官以下俱立大成门内,司香、捧帛者在正献官北,朝上立。鸣赞生先立于殿陛之上,执事生[员][225]、礼乐生俱公服立阶下。

【启户】鸣赞唱“启户”,礼生将殿庑诸门一时俱开,庭燎、门户、吊灯俱点。

【扫除】鸣赞唱“行扫除”,执事生[员]依次升殿,持拂扫除各坛位。

【安神位】鸣赞唱“安神位”,执事生将各位神牌恭捧端正,焚香点烛,行一跪三叩头礼,俱出殿门。

【就位】赞相唱“乐舞生就位”,司鼓工击鼓,伶官执旛接引,诸乐生各就位而止。

鸣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执事生[员]及礼生左右分趋,各就其位而止。

鸣赞唱“供事官就位”,典仪官、协律官分列东西,司馔官礼殿陛之西南,执伞官立殿门外,监祭官立殿门左右,纠仪官立杏坛左右,巡视官立金声、玉振门外。

鸣赞唱“陪祭官就位”,族长领十代族人就东阶牌班,四氏学领阖学生员各就西阶牌班。

鸣赞唱“分献官就位”,引赞引两哲分献官就阶下拜位,引两庑分献官各就拜位,引后寝代献官就中阶稍后拜位。

鸣赞唱“正献官就位”,引正献官就杏坛前当中拜位,引赞引崇圣各坛摄献官升堂行礼,引中兴祖各坛摄献官入家庙行礼。

行礼奏乐

【瘗毛血】鸣赞唱“痣毛血”,各坛执事生进坛所前,跪,一叩头起,取毛血碟高捧出右门,痣毛血于燎所,其各坛陈设生将登铏、簠簋、笾豆、香盒、帛篚、尊彝一切盖幂俱启。

【迎神】赞相唱“迎神”,伶官随唱“迎神”,麾生举麾,唱“乐奏《宣平之章》”,击柷作乐,无舞。工祝执手炉引太祝生、太史生由中陛降至杏坛前。工祝唱“求神”,正献官以下俱跪。工祝唱“燔燎”,太史生举柴,太祝生举火,焚萧艾香草,求神于阳。工祝唱“灌鬯”,太史生酌黄彝之尊酒,太祝生举禾斝,灌酒于茅沙,求神于阴。工祝唱“往迎”,工祝、太祝、太史前引,正献官以下趋行至大成门内道左拱立。执事生预向神库请神主登舆,令幼孙抱持,族人四名舁之,其各位神主执事生抱持,依次前行。族人掌舆二名在神舆之左右,执灯四名在神舆之四隅,捧裳衣四名在前,捧宗器十二名又在前,挑烛四名又在前。礼乐生引导,自奎文阁、大成门中阶入庙。工祝唱“神降”,正献官以下皆跪迎于道左。太祝、太史至神舆致词,神舆稍伫。工祝唱“分班前导”,神舆行,正献官以下俱在舆前趋行,卑者在前,尊者在后,至拜位各退列于右。神舆由中阶升陛,执事生奉神主入殿安于神位,陈宗器于左,设裳衣于右。各执事生安奉各神主俱妥。

【参神】鸣赞唱“参神”,正献官以下俱进拜位,鸣赞唱“三跪九磕头”,正献官以下三跪九磕头,俱起立。

【初献】鸣赞唱“奠帛,行初献礼”,伶官传唱“奠帛,行初献礼”,麾生举麾,唱“乐奏《昭平之章》”,击柷作乐,有舞。

【盥洗】引赞至正献官前,唱“升坛”,引正献官升杏坛,由北阶降,东转。引赞唱“诣盥洗所”,引正献官至盥洗所。引赞唱“浴手”礼生勺金罍之水,正献官以手承水,浴手讫。引赞唱“进巾”,礼生跪展巾于笥,正献官拭手讫。赞唱“诣水尊所”,执爵生举爵,正位三爵,四配各一爵,以次进正献官,相礼生以疏杓勺金罍之水,正献官以爵承水,相礼生跪捧盥盆受弃水,以次洗爵讫。引赞唱“进巾”,相礼生跪展巾于笥上,正献官以次拭爵,讫。

【酌酒】引赞唱“司帛者捧帛,司香者捧香,司祝者捧祝,司爵者捧爵,各诣神位前”,引正献官自东阶升陛,至殿左门外。引赞唱“诣酒尊所”,立。执爵生举爵前行,各至酒尊所,朝上立。引赞唱“司尊者举幂,勺酒”,正位司尊生以龙杓勺著尊之酒齐于三爵,四配位司尊生以蒲杓勺著尊之酒齐于四爵。正位执爵生高举爵由殿左门入,至神位左右朝上立。四配位执爵生由殿左门入至神位左右朝上立。

【上香】引赞唱“诣始祖至圣先师神位前”,引正献官升殿,至神位香几前。引赞唱“上香”,司香生跪俱香盒,正献官取香焚于鼎,不赞,自跪一叩头,立。各位司香生焚香于鼎。

【献帛】引赞唱“献帛”,司帛生跪捧帛篚,正献官取帛奠于香几,不赞,自跪一叩头立。

【献爵】引赞唱“进爵”执爵生三人俱面西跪进爵。引赞唱“献爵”,正献官起接爵,三次同,向神恭献,奠于祭案正中坫上,不赞,又一叩头立。鸣赞唱“众官皆跪”,杏坛前分献官、陪祭官俱跪。鸣赞唱“叩头”,众官俱一叩头。鸣赞唱“平身”,众官俱起立。

【献爵复圣】鸣赞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正献官至东配北一位香几前,引赞唱“跪”,正献官跪,一叩头,司帛生举帛篚,正献官取帛奠于香几,一叩头,立。引赞唱“献爵”,执爵生面南跪进爵,正献官起接爵,向神恭献,奠于祭案正中坫上,不赞,又一叩头立。

【献爵宗圣】引赞唱“诣宗圣曾子神位前”,仪同颜子。

【分献】鸣赞唱“行分献礼”,引赞引后寝殿、东西哲、崇圣、启圣、后寝,东庑、西庑各分献官俱升坛,诣盥洗所浴手,诣神位前献帛、献爵如礼。

【献爵述圣】引赞唱“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仪同颜子。

【献爵亚圣】引赞唱“诣亚圣孟子神位前”,仪同颜子。

【读祝】引赞唱“诣读祝位”,引正献官跪于祝案前。鸣赞唱“众官皆跪”,杏坛前各官俱跪。引赞唱“读祝”,太祝生面北跪,太史生取祝版付之,太祝生宣读祝文,讫,叩头立。引赞唱“一跪三叩头”,正献官三叩头,讫。鸣赞唱“一跪三叩头”,杏坛前俱三叩头,讫。

【复位】引赞唱“复位”,正献官出殿左门,望内一拱,降陛西阶,由杏坛下复拜位。其后寝、东哲、西哲、东庑、西庑分献官俱候齐,由杏坛复拜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舞生面北立。

【亚献】鸣赞唱“行亚献礼”,伶官传唱“举亚献,乐奏《秩平之章》”,麾生举麾,击柷,奏乐,有舞。引赞唱“升坛”,仪注俱如初献。复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舞生面北立。

【终献】鸣赞唱“行终献礼”,伶官传唱“举终献,乐奏《叙平之章》”,麾生举麾,击柷奏乐,有舞。引赞唱“升坛”,仪注俱如亚献。复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舞生仍归中阶分列。

【彻馔】鸣赞唱“行彻馔礼”,伶官传唱,“彻馔”,麾生举麾,唱“乐奏《懿平之章》”,击柷奏乐,无舞。各坛陈设生将登铏、簠簋、笾豆、房俎、尊彝俱加盖幂,稍移动之。

【饮福受胙】引赞唱“饮福受胙”,引赞唱“升坛”,引正献官由东阶升殿内。引赞唱“诣福胙位”,引正献官至香几左旁福胙案前。引赞唱“跪”,正献官跪于福胙案前。鸣赞唱“众官皆跪”,杏坛前分献、陪祭官皆跪。引赞唱“饮福酒”,太史生取神前献爵之酒合于一爵,付太祝生,跪进于正献官,饮讫。引赞唱“受胙肉”,宰人预割太牢之一体,太史生盛以大盘,付太祝生,跪进于正献官,受讫。引赞唱“叩头,平身”,众官皆一叩头立。

【复位】引赞唱“复位”,正献官由西阶复拜位。

【谢神】鸣赞唱“谢神,跪,叩头,再叩头,三叩头,平身”,正献官以下俱一跪三叩头,立。

【瘗馔】鸣赞唱“痣馔”,司馔官进殿至案前,一叩头起,取所供馔盘高捧出殿、四配、十二哲陈设生等皆跪叩头,取本坛馔盘高捧依次随出,由中阶而降,其各坛陈设生亦各捧馔盘随之,出后左门,痣馔于痣所,复拜位,

【辞神】鸣赞唱“辞神,三跪九磕头”,正献官以下三跪九磕头,讫。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送神】鸣赞唱“送神”,伶官传唱“送神”,麾生举麾,唱“乐奏《德平之章》”,击柷作乐,无舞。执事生奉神主出殿门登舆,令幼孙抱持,四人舁舆行,各执事生抱持各位神主依次前行。掌舆,执灯,捧宗器、裳衣,挑灯者又前行,礼生、乐生引导,申[226]中陛降,舞生分两班向神舆拱揖。工祝引太祝生、太史生先立杏坛拜位前。工祝唱“神降”,太祝、太史生至神舆致词,神舆稍伫。工祝唱“分班前导”,舆行,正献官以下俱在舆前趋行,卑者在前,尊者在后,至大成门内各退列于道左,候神出门,工祝引太祝、太史回。工祝唱“神去”。

【复位】引赞唱“复位”,正献官以下依次复拜位,麾生举[227]麾,栎敔,乐止。

【望燎】鸣赞唱“望燎”(秋冬曰望痣),伶官传唱“望燎”,麾生举麾,唱乐奏同上,击柷奏乐,无舞。鸣赞唱“焚祝帛,读祝者捧祝,司香帛者捧香帛,各诣燎所”,太祝生至祝案前,跪一叩头,太史生取祝版付太祝生,恭捧起立出殿,司香帛者各至香几前跪,一叩头礼,取香盒、帛篚,高捧随太祝生、太史生出殿,四配十二哲司香帛生亦各跪叩头,取本坛香盒、帛篚,高捧依次随出,由中陛降。其两庑司香帛生亦各捧本坛香盒、帛篚高捧随之,春夏出后左门诣燎所,秋冬出后右门诣痣所。引赞至正献官前唱“诣燎位”,各引赞至各分献官前唱“诣燎位”,引正献官以下依次出后左门,至燎所门外立。引赞唱“望燎,正位祝一版,香一炷,帛一端,四配位香四炷,帛四端”,俟焚毕,引赞唱“复位”,引正献官复杏坛前拜位。后寝引赞唱“后寝香一炷,帛一端”。俟焚毕,引赞唱“复位”,引代献官复位。东哲一坛、西哲一坛,东庑三坛,西庑三坛各香一炷,帛一端,俟焚毕,各引赞引分献官各复位,讫。

【阖户】鸣赞唱“阖户”,监祭官闭殿正门,执伞官收伞。

【礼毕】鸣赞唱“礼毕”,正献官以下俱退至席位。乐舞生卷班,杏坛上鼓工鸣钟鼓节其进止。伶官执麾幡对引接武趋行,照班反转下退,舞列宫悬之内,朝上三叩头,各执事礼生会于杏坛前,共列东西阶,朝上三叩头而散。

布席 前期之夜,提调官催铺排人夫,张幕次于金声门内之左,设座灯、吊灯于堂上、门外。设异姓宾座四席于堂内,南向;设同姓主座六十二席于堂内,北向,昭一席,穆二席,昭四席,穆六席,昭十六席,穆十六席,昭八席,穆四席,昭二席,穆一席,共十代,席首立昭穆行辈牌。其宗公、族长、学师又四席各在本代昭穆中独坐,外设二席于堂内之东西阶旁列,以待朝延四主管,则典仪、协律、掌宰、司馔也。设琴瑟钟鼓于中堂,设赞相、礼生坐于堂上,设弦歌生位于堂上,设众乐生位于堂下,以待燕享。

燕享 礼毕,正献官以下礼乐引导,进金声门,堂上鸣鼓。

【更衣】赞相唱“更衣”,各官俱更公服,升金丝堂[228]序立。

【序宾】赞相唱“序宾”,同姓者分立堂西,异姓者分立堂东,各揖。

【序昭穆】赞相唱“序昭穆”,同姓者以十代为次,各序行辈。

【序齿】赞相唱“序齿”,同姓者以昭穆为次,各序兄弟。

【入席】赞相唱“入席”,同姓、异姓者三揖三让,异姓宾先入坐,以爵为次,同姓者以次入坐,以昭穆为次。

【行酒】赞相唱“行酒”者三,掌宰官作主人,酌酒于尊,恭奉宾席及宗公以下,宰人以炙肝诸味佐之。伶官唱“工歌《鹿鸣》之一章、二章、三章”,钟鼓三响,弦歌生鼓琴瑟歌《鹿鸣》之一章、二章、三章,终。

【进饭】赞相唱“进饭”者三,司饭官作主人,取簠中黍稷稻饭三献宾席及宗公以下,膳夫以和羹沃之。

【作乐】伶官唱“作乐侑食”,击鼓三声,堂下奏乐三曲。

旅酬

【主人献宾】三饭毕,赞相唱“主人献宾”,宗公、世尹、族长、学师作主人,命卑幼子弟酌酒奉宾,工歌歌《鱼丽》之章,宾卒爵,以虚爵向主人,主人肃拱。

【宾酬主人】赞相唱“宾酬主人”,宾离席,酌酒奉主人,主人各揖。宾入席,主人举爵饮,主人卒爵,以虚爵向宾,宾肃拱。工歌奏《嘉鱼》之章。

【主人酬宾】赞相唱“主人酬宾”,主人离席,酌酒揖宾,宾答揖,主人入席,宾奠酒不举。工歌奏《南山》之章。由是族绅、族生、族人各命其卑幼酌酒献宾,宾亦酌酒酬主人。主人再酌酒酬宾,宾主子弟各举爵于其长而众相酬。工歌奏《南山》之什。

【宾辞】宾离席,赞相唱“宾辞”,赞相唱“留宾”,宾更辞,赞相唱“宾固辞”,赞相唱“主人固留”,宾离席,赞相唱“宾谢主人”,主人答揖。赞相唱“主人送宾”,礼乐引导,送至金声门外。赞相唱“宾辞主人”,宾向主人三揖,主人答揖三让,主人肃拱,宾趋,送出观德门。赞相唱“宾不顾矣”,主人回,入金丝堂[229]。彻宾席,与同姓者更酌欢饮,工歌俱入奏堂内,歌《楚茨》《天保》之什。质明而散。

此仪注最大的特点是家祭的色彩浓厚,主要表现在迎神和送神上。迎神是从神库(原位置在今东斋宿)请出神主,由幼孙孢持登舆,四名族人抬舆,前面依次为宗器、裳衣,鼓乐引导,由中阶进入大成殿庭,衍圣公等在大成门内甬道东侧跪迎,太祝、太史到神主前致辞后,衍圣公等在前引导,卑者在前,尊者在后,引导至杏坛前拜位,退立于甬道西侧,神主牌由中阶升至殿内神像前,宗器置于东侧,裳衣置于西侧。送神时至杏坛前拜位致辞,衍圣公引导至大成门内,待神主出门后复位。其他的差别还有:一是祝文孔继汾版为四种,分别为大成殿、崇圣祠、启圣祠和家庙,而此仪注三种,少启圣祠;二是正位以外的献官名称,孔继汾版将崇圣祠、启圣祠、家庙称作摄献官,两哲、两尻、寝殿、启圣寝殿、崇圣祠配祀都称作分献官,此仪注通称分献官,就名称看,孔继汾版更科学,家庙祭祀,祭主应该是宗子,由于各祠同时行礼,宗子衍圣公不能一一行礼,安排他人代献,而且摄献与大成殿一样都有完整的祭祀议程;三是戒誓行礼不同,孔继汾版一跪三叩头,此仪注三跪九叩头;四是习仪时此仪注设堂上乐和堂下乐,延续了宋元时期的乐制;五是此仪注迎神前有安神位环节,应该是配享从祀人物的牌位,迎神时迎入的应该只是孔氏的牌位;六是瘗毛血时此仪注各坛陈设生将登铏、簠簋、笾豆、香盒、帛篚、尊彝一切盖幂打开,这是唐代进馔、元代进俎的遗意,不同的是唐代和元代在奠币之后;七是此仪注读祝在初献四配后进行,孔继汾版在之前;八是分献时间不同,孔继汾版在读祝后、分献四配时,此仪注在分献曾子时;九是彻馔,孔继汾版为恭捧至瘗所瘗埋,在饮福受胙之后,此仪注将彻馔分成彻馔和瘗馔两个环节,彻馔只是将祭器加上盖或幂,在饮福受胙前,瘗馔在其后;十是元代时将币、祝瘗埋,孔继汾版是焚烧,此仪注改为春夏望燎焚烧,秋冬望瘗瘗埋;十一是此仪注饮福受胙后有谢神环节,送神前有辞神仪式;十二是此仪注上香有柱香。

《圣门礼制》为六十四代孙霁窗编辑,他“课家学,典礼庙庭,公余辑《礼志》书一帙公之海内”,时任曲阜世职知县孔衍泽为序。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衍圣公孔令贻主持重校重刊,孔宪兰为序,序称此书“叙事详明,毫无遗漏”,的为确评。此仪注从二十天前的定期到祭祀后的宴宾逐项安排,在孔氏释奠仪注中最为全面详细,也最具操作性。

此仪注很可能是孔尚任主持修订的。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孔尚任经衍圣公孔毓圻邀请,“修家谱及阙里志,并选邹鲁弟子秀者七百人教以礼乐,更采访工师造礼乐祭器,至甲子秋皆竣,合族万人释菜于庙”。孔尚任《阙里志》已残,清代阙里祭祀仪注不存,祭品制作方法残存部分与《圣门礼制》大多相同,只有个别文字有差异,可见《圣门礼制》采纳的内容应该经过孔尚任的修订。康熙二十三年,皇帝亲临曲阜祭祀孔子,裁定“孔庙照本处祀典致祭”,乐章虽然与国子监文庙有不同,仍然采用曲阜乐章,“彼处所用乐章虽与国学所用乐章梢有不同,亦皆尊崇师道之词,应仍用彼处乐章”,不知何故,到乾隆年间改成了孔继汾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