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绘影·画理 地域美术史研究论文集(第3辑)》简介
《江南·绘影·画理 地域美术史研究论文集(第3辑)》这本书是由.陈野主编创作的,《江南·绘影·画理 地域美术史研究论文集(第3辑)》共有168章节
1
目录
目 录 第一编 浙江地区美术史研究 南宋末临安画家的离散与元明画家的来源 一、元初浙籍画家的去向 二、关于元代浙籍画家林一清的发现与研究 三、明代宫廷画家的来源...
2
第一编 浙江地区美术史研究
...
3
南宋末临安画家的离散与元明画家的来源[1]
聂崇正 余 辉[2] 摘 要:浙籍画家在南宋末的离散,在客观上传播了临安文化和艺术。临安曾经是南宋的都城,宋室南渡之后此地的经济文化是相当发达的,突发性的重大政...
4
一、元初浙籍画家的去向
宋太祖赵匡胤在统治时期(960—976),从西蜀招来了一些宫廷画家如黄筌、黄居寀等,又向辽国要回了被扣押的北方汉族画家,如被辽太宗耶律德光掠走后还宋的王霭等。雍...
5
二、关于元代浙籍画家林一清的发现与研究
在元代的永嘉画家中,林一清是被遗忘的界画大家。林一清的绘画史料,画史失载,目前在零星的文献里仅发现有三处。其一,在许有壬的《至正集》卷8[6]发现:元代宫廷里,...
6
三、明代宫廷画家的来源地
1368年,明灭元而立,南宋南逃画家们的四传至六传弟子们在艺术上终于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宫廷绘画再度出现了排斥前朝艺术的现象,盛行于元廷的文人墨戏在明廷已居于次要...
7
蓝瑛绘画思想探微
蔡 罕[1] 摘 要:蓝瑛一生以绘画为职业,专注于绘画的创作,有较多的作品传世。他对绘画思想的诸多见解散见于他各种画作的款识与题跋上,或在画作中直接以绘画语言的...
8
一、文人画学,师古为尚——蓝瑛绘画的师承观
蓝瑛青年时追随松江画派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的求学经历,使得他的绘画思想深受“文人画论”“南北宗论”的影响,这首先表现在蓝瑛完全接受了文人画派的仿古理论。他不仅以仿...
9
二、艺镕南北,托古创新——蓝瑛绘画的创作观
蓝瑛学习文人画,却又不拘泥于董氏的“文人画论”与“南北宗论”。董其昌南北分宗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当时文人画家的地位。他将文人画的传统尊崇为正宗,并以此模拟禅宗中的...
10
三、格融雅艳,标领时风——蓝瑛绘画的风格观
从蓝瑛的存世作品来看,他一生的画风贯穿了世俗化与文人画的双向衍变。蓝瑛学画起步于民间画工的传授,继而自觉向文人画学习,在复古思潮中,他以“仿古”融入主流画风,表...
11
李渔与芥子园及《芥子园画传》考述
江兴祐[1] 摘 要:本文依据李渔的诗文和其他文献,考述了李渔在南京生活的16年间的相关活动和他在文化史上的贡献。本文首先梳理出芥子园的原址、落成时间和规模;其...
12
一
康熙元年(1662)秋天,李渔离开居住了12年的杭州,举家迁往金陵(今江苏南京)。李渔初期居住在金陵闸。他作有《戏题金陵闸旧居》联:“二柳当门,家计逊陶潜之半;...
13
二
从康熙元年(1662)秋天举家迁往南京,到康熙十六年(1677)春天又举家迁回杭州,李渔在南京居住了16年。在这16年中,李渔成就了三件大事,其影响延续了几百年...
14
三
《芥子园画传》共刊刻出版了四集。自初集出版起,到第四集刊刻止,前后历时近140年。如果算上巢勋临本《芥子园画传》石版印行时间,则先后历时达200多年之久。由于其...
15
汪中旧藏《定武兰亭》流传、收藏初考及相关问题研究[1]
刘 磊[2] 摘 要:汪中旧藏《定武兰亭》自乾隆五十年(1785)被汪中收得后,大致经历了汪中父子、钟淮父子、张丙炎、完颜景贤、朱翼盦等人的次第收藏,后流入日本...
16
引 言
汪中(1744—1794),字容甫,扬州人,清乾隆年间学者。所谓“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下称“汪本《兰亭》”),即汪氏于乾隆五十年(1785)收得的一件《定武...
17
一、“汪本《兰亭》”流传过程中的主要藏家
“汪本《兰亭》”自1785年被汪中收藏后,能够确定的藏家依时间顺序分别为“汪氏父子”“钟氏父子”、张丙炎、完颜景贤和朱翼盦。此外,端方亦有可能在完颜景贤与朱翼盦...
18
(一)“定武以此本为第一”:汪氏父子对“汪本《兰亭》”的收藏
汪中、汪喜孙父子是此件《定武兰亭》的首藏者。据汪中《修禊叙跋尾》载,“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修禊叙》,定武石刻,五字不损本。乾隆五十年(1785)八月...
19
(二)“为世守之”:钟氏父子对“汪本《兰亭》”的收藏
“汪本《兰亭》”的第二代收藏者为扬州人钟淮、钟毓麟父子。[13]据钟毓麟所述,其父钟淮得此本于道光戊申年,即1848年;五年后,即咸丰癸丑年(1853),钟淮将...
20
(三)“兰亭三疑”:张丙炎对“汪本《兰亭》”的收藏
张丙炎是“汪本《兰亭》”的第三代收藏者。张丙炎为扬州仪征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累迁广西廉州府、广东肇庆府知府,于1878年返乡,直到1904年再次出仕之...
21
(四)“庚子以后所得”:完颜景贤对“汪本《兰亭》”的收藏
完颜景贤是张丙炎之后的“汪本《兰亭》”递藏者。完颜氏为晚清鉴赏收藏大家,其斋号“三虞堂”源于他所收藏的三件虞世南的书法作品。完颜氏编有《三虞堂书画目》一书,专载...
22
(五)“一个可能的猜测”:端方对“汪本《兰亭》”的“收藏”
“汪本《兰亭》”在“兰亭论辩”时被称为“端方藏汪中旧藏《定武兰亭》”。按照郭沫若的讲法,李文田是在“端方藏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上写的题跋,那么李氏的题跋即是应...
23
(六)“国内最后一位收藏者”:朱翼盦对“汪本《兰亭》”的收藏
进入民国以后,文明书局曾据“汪本《兰亭》”出版珂罗版影印本,而原件于1938年之前流入日本。据目前所见的材料,朱翼盦是收藏过“汪本《兰亭》”原件的,而且是目前所...
24
二、“汪本《兰亭》”流传过程中时人对其的评价及讨论
在“汪本《兰亭》”的流传过程中,有不少学者对其及诸跋语进行过评价,现将主要的观点整理如下并加以讨论。...
25
(一)汪氏、钟氏、赵魏、谭宗浚、何绍基对“汪本《兰亭》”的褒奖与赞誉
“汪本《兰亭》”所受到的褒奖主要来自汪氏、钟氏及他们的交游圈。 “赵魏跋汪中旧藏《定武兰亭》”现载于“拙愚堂本”,《兰亭序研究史料集》亦有收录,其原文为:“嘉庆...
26
(二)李文田、姚大荣、震钧对“汪本《兰亭》”的批评意见
在流传过程中,“汪本《兰亭》”亦受到来自姚大荣、李文田、震钧等人的批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文田。 “李文田跋汪中旧藏《定武兰亭》”是引发20世纪60年代以来“...
27
(三)李瑞清对“李文田跋文”的回应
“李文田跋汪中旧藏《定武兰亭》”在题写之后,并未引起当时学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仅见李瑞清曾对他的跋文做出过回应。李瑞清说:“自来言帖者,莫不称《兰亭》;有唐大家...
28
三、结语:尚未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写于1930年1月27日的朱翼盦跋“东阳本《兰亭序》”是国内藏家的最后一次对“汪本《兰亭》”的记录,此后再次著录的信息来自日本昭和十三年...
29
萍花聚珍——晚清“萍花九友”
顾佳勤[1] 摘 要:1850—1851年,浙江钱塘书画家吴宗麟在上海创办“萍花诗社”,开展诗歌创作、吟唱交流活动。同治元年(1862),“萍花诗社”改名为“萍...
30
一、胡公寿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