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奇石

(八)奇石

长江三峡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也是一座奇石艺术的宝库,由于三峡奇石资源丰富,随处可拾。它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三峡奇石不同于黄河石、太湖石、柳州石的独特之处(如色泽、纹理、形态、质地、神韵)。奇石的收藏家们调动欣赏奇才,给自然美以活的灵魂,从而在石头中发现了惟妙惟肖的各种人物形象、动物和奇异的文字,可辨认的有“巴人的刻画符号”、数字符号“2008”、“中华奇石”“三峡好”等。三峡奇石还有色彩斑斓的五彩石、黑色水纹石及各种色彩的玛瑙石、矿物石、各种时代的动物化石等。1989年成立了三峡奇石收藏协会,1990年参加了亚运会艺术节全国观赏石展览,近年来藏家们参加了许多全国重要奇石交流展及相关的活动。如今三峡奇石经收藏者的发现搜集,已形成了自己的藏石队伍,出版了如《三峡奇石》之类的普及书籍,并形成与三峡奇石相关的产业。随着人们观赏水平与技术的逐步提高,三峡奇石正以独特的风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并受到海内外藏石家的关注。

三峡奇石发展具有如下趋势:1.收藏价值越来越大。三峡水库蓄水后,随着库区水位的升高,三峡石资源变少,使得现有的三峡石更珍贵。2.鉴赏水平越来越高。2002年银川国际奇石展销节上,强调“精品化石头,注重石头的物理性能和文化含量,既要美丽、耐久、稀有,又要具备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征,但更能摄人心魄的还是那气韵生动、地造天成的传神之作,它比带匠人之气的人工艺术品更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这证明了三峡赏石观正靠近当今国际高水平赏石观。3.市场前景广阔。三峡奇石打磨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家庭、办公装饰的上好摆件,受到大部分三峡游客的喜爱。外宾特别喜欢三峡奇石。他们认为,将地球另一面的三峡奇石带回家,是中国之行最实在长久的礼物。现在三峡奇石已逐渐形成有打捞、粗石销售、粗石加工和熟石销售等几个生产环节的产业链。作为一种商品,三峡奇石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随着三峡奇石的不断发展,三峡石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总之,长江三峡区域的民间美术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特色鲜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从地域分布来看,它地处渝、鄂、湘、黔的交界处,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地。这里有梁平年画、竹帘画,有土家族的西兰卡普、挑花、刺绣,还有开县的皮影,鄂西的石雕、木雕等。该地区历史上是巴、楚、蜀、汉民族等相居杂处之地,汉文化、巴文化与楚文化互为补充,互为交融。它既有远古蒙昧文化的余音,又继承着巴、楚文化的艺术传统,并广泛吸纳汉民族及各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三峡民间美术是在艺人们世代相传中发展而来的,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保留了很多原始美术的信息,这正是民间美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性的根本所在。它的运用范围广泛,大到神庙建筑、民居的设计,小到人们随身织绣、佩饰、烟具等等,无不显示工匠的聪明才智与精湛的技艺。这些民间鲜活美术品,既朴实无华又造型独特,而且韵味无穷,是三峡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陈文武,三峡大学三峡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美术教学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