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人文传统里,素有“地以人名、人以地传”一说,也是历史地理学中人地关系或者名人与名胜关系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在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富春江名胜中,这种现象有点近乎“地以画名、人以画传”了。也许有人会说,富春江早在南朝吴均笔下[2]就是江南名胜美景了,黄公望没有《富春山居图》传世也照样是画坛巨匠。这话当然没错。但是,放在历史长河中、江南视域下来看的话,吴均之赞美只是富春江的“成名作”,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代表作”,在他传奇一生和传世作品中,《富春山居图》不仅是“精品力作”,而且是“传世之作”,堪称是“画之大者”。这种名画效应,不仅大大提升了富春江的知名度、美誉度,而且奠定了黄公望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历史地位。因此,一幅《富春山居图》,生动诠释了“地以人名、人以地传”的人文传统,其画外之音,就是美术作品与美术家、作品内容与创作地之间的相辅相成的渊源关系。换言之,就是地域美术史与地方文献及文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