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写生稿的意义
2025年09月26日
(三)陆俨少写生稿的意义
陆俨少在参悟造化之后,一生中重要的变法应运而生,他风格上的突破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无疑这次闽浙之行是他变法的催化剂,是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写生。后来这套《闽浙写生系列》常被用于教学之中,作为山水科教学写生部分的范本,使国画山水科的学生由“参悟造化”最终“应目会心”。风格的突破既因他对传统的积累,也有写生促进他质的飞跃,使他最终形成自己风格。而且这两个因素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板桥先生诗云:“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郑燮《板桥题画竹石》)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相互了解的境界。陆俨少经过多次写生最终做到了对树木山石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他还会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辨识,不断吸收,最终应于目而会于心。“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虞世南《笔髓论》)虞世南本意是讲书法的机巧精妙是用心灵感悟的,而不是用眼睛得来的,其实绘画也是同样的道理。陆俨少正是用心感悟造化之后,最终画出《闽浙写生系列》这一套精品。其实他的受益还远不止于此,在日后的教学中,在给学生上创作课的时候,他也常常启示学生,精彩的写生稿也能为创作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