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湖州是江南清丽之地。山峦浑厚、草木华滋的天目山自西南逶迤而来,挟苕溪百里汩汩清流,浸入太湖万顷浩渺烟波之中,并催生太湖南岸四季分明的平畴沃野,凭空增添了水网纵横之象,既得桑麻之利、鱼米之富,又得翠竹摇曳、芦荻纷飞之美,更有山水清远的气质。无怪乎唐贤张志和背井离乡,隐居西塞山下,披蓑衣,戴笠帽,乘舟观鹭,浅唱“斜风细雨不须归”;元贤戴表元跋山涉水,盘桓太湖岸上,眺天目,赏苕溪,心旷神怡,低吟“人生只合住湖州”了。
湖州的清丽,不仅在于她的天生丽质,还在于她的远离尘嚣、不受干扰、自由自在、质朴天真。她低调从容,自得其乐,不像金陵、苏州、临安般花枝招展,成为政治强人念念不忘的尤物,故而不受战乱之惊吓,免遭军阀之暴虐,自然纯朴、平淡安详,无忧无虑,秀色可餐。难怪元代德清才女管道昇,虽羁栖京城,住宫阙楼台,却念念不忘故乡东衡山的梅花,晓风夜月,迎寒吐蕊,潇洒脱俗,芬芳四溢,写下了“只为清香苦欲归”的《渔父词》了。
山清水秀,衣食无忧,天高地远,自由自在,这种安逸与宁静的氛围,自然是追求美好精神家园的文人借书画澄怀畅神、抒写胸中丘壑的绝妙佳境。尤其湖州钱山漾是中国的丝绸之源,这一带自古以来就出产质地优良的绫绢,供书画创作与装裱之用;而善琏古镇,更是以制造湖笔闻名于世。良绢佳笔,文人所好,至此清丽之地,赏心悦目,泼墨挥毫,岂不快哉!
山水启发丹青灵感,笔绢造就翰墨良缘,钟灵毓秀、地远天高的湖州,不仅成为书画巨匠的摇篮,从三国“佛画之祖”曹不兴,到元代文人画大师赵孟,再到清末民初“海上画派”领袖吴昌硕,高手辈出,而且也成为四方文人墨客趋之若鹜的圣地。东晋“书圣”王羲之父子,南朝张僧繇,唐代颜真卿,宋代欧阳修、苏东坡、米芾,明代董其昌等,或宦游,或流寓,驻足湖州,作画题诗,解衣盘礴,挥毫不已。即使北宋湖州太守文同,虽逝于赴任途中,不曾踏入湖州寸步,但也因此沾光,被后人称为“文湖州”,可见湖州书画风气之盛,称其为书画圣地,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