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美术史是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范围包括绘画、雕塑、书法、篆刻、建筑、工美等美术样式的历史,美术史研究以美术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和第一手资料,同时涉及美术家、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等各方面。
美术史既然以研究美术作品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为主旨,那么它就必然与历史学有密切联系,并作为一个专门史而属于历史学中艺术史、文化史的一个分支。同时,美术史研究又涉及美术作品的文物鉴定和古迹考察,尤其是美术发生史必须以考古材料为基础,因此它又与考古学有密切的关系,属于艺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
此外,美术史研究还与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有交叉关系,又需要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的指导,还涉及审美判断和美术批评,因此它与这些相关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界线清晰。
任何历史都有特定时空范畴,美术史也不例外。从广义上说,任何美术史都是一定时空范围的美术历史,只不过时间有长短、空间有大小而已。因此说所谓的地域美术史研究,都是以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的美术发生、发展为对象的。具体而言,它就涉及美术作品创作的时间和地点,而这个时间和地点恰恰就是美术家所生活的历史时期和活动范围。由此可见,研究美术作品离不开对美术家所处的特定时空即历史背景和活动范围的研究。
当我们要研究美术家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活动时,就在很大程度上与地方文献及文史研究产生了联系。因为任何一个美术家在某种意义上都只是一个“地方人”,他的出生地和活动地乃至终老地,往往是相对明确的,他的作品的艺术影响时间和传播范围,也是相对可考的。尤其是当我们要研究某一美术家的某一作品时,这种地方性就更加明确了。比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他晚年创作的描绘富春江山水景象的作品,其时间和地点本就是明确的。但由于富春江地域概念的宽泛和黄公望游踪的模糊及文献记载的缺少,导致这个本该清晰的问题变成了一桩“疑案”:他到底是在哪里画的这幅作品?这幅作品画的景象又到底是哪里?他晚年的隐居地究竟在哪里?甚至进而涉及这幅画是写实的、写生的作品还是写意的、抽象的作品?一个本该是地方文史研究的问题,衍变成为美术作品本身的技法和风格问题!而要搞清这些问题,都涉及黄公望的生平行迹和绘画技法及作品风格乃至相关作品的真伪鉴定等方面。然而600多年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史学界和美术界对此争论不休,迄今难有公论或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