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木雕
三峡民间木雕是三峡地区传统工艺之一,在民间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及神龛佛像的装饰和塑造,在形式上,分为平面和立体雕刻两大类。其中,平雕分为浮雕、透雕、凹雕和刺雕,立体雕刻又称为圆雕。
图2 建筑木雕
三峡民间木雕神像有其独特魅力,其源头可以上溯到巴、楚考古出土的木俑、陶塑、漆器等。他们直接影响着三峡区域的神像雕刻之风,这可以从现存的摆手堂、向王庙及峡江两岸众多的寺、庙、观、祠等祀奉的木雕神像中窥见,他们共同组成三峡区域木雕众神像谱。
图3 人像
三峡区域木雕神像种类繁多,按内容有佛教诸佛,如释迦牟尼、弥勒佛、药师佛、观音菩萨等。民间诸神有向王天子像、端公、土师像、猎神、文财神、武财神、福禄寿三星、阴阳之神、日神、土地神、织女神、水神、床神等。道教诸神有玉皇大帝、星宿、天师太上老君、真武祖师、女娲娘娘、张公法王、三清等。世俗人物有祖先神灵、关公、侍女、药王、八仙人物、猴背孩等。此外,还有唐僧、龟精、虎王、吊死鬼、猪八戒、二郎神、开山大将、笑面和尚、白骨精、蛇怪、阴阳之神、目连罗汉、歪嘴婆等。形象生动,多姿多彩,世间百态无所不包。
总之,三峡的民间木雕主要是用在人们的门、窗、梁、柱、床、椅、洗脸架等上的装饰,内容以花卉、动植物居多,也有福、禄、寿、喜,琴、棋、书、画,渔、樵、耕、读等,是土、苗、汉等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精品。无论造型严谨的关公,还是潇洒自由的舞蹈人物,无不体现其时代遗韵。古拙也罢、俗气也成,正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拙”就是制作古朴、简洁大方,与皇宫院内精雕细刻有本质的区别。“俗”则是民间艺术的一个共同特性,不俗则流传不了,不俗则百姓不明,例如笔者收集种类最多的“观音送子”,达300多件,无一重复之作,或雍容华贵、或狂放不羁、或怪诞、或神秘,它们都是出自民间工匠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