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明

六、明

明初台州书画,尚能承元代余绪。中期由于明廷推行八股取士,书法盛行台阁体,知识分子被束缚在制艺的死套子上,影响了多种艺术的发展。直到晚明时期,始有改观。

明代书画家的主要代表有:

叶见泰,字夷仲,临海人。明师取台州,见泰谒见统帅,对平定南方献策,得到采纳。后历官至刑部主事,两司文衡。见泰淹通经史,能文章,工草书。宋濂称其“温醇而有典则,高逸而有思度,其辞简古,其神丰腴”。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所书行书诗一开。

陶宗仪(约1329—1412),字九成,黄岩人。读书务古学,无所不窥,尤刻意字学,习舅氏赵雍篆法。今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楷书《东园隐居咏》一段。陶宗仪对书学的突出贡献是编写了《书史会要》一书,录上古至元代以书法传世者,辑为小传,后附录天竺梵文、畏吾儿(维吾尔)文、回回文、日本文等字母及西洋等国文字浅介,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当时最完备的书法史著作。

裴日英,字文璧,天台人。善辞翰,精绘事,著色花鸟,悉臻其妙,墨菊坡石,尤不可及。挟技游浙东西,杭州守荐于朝,是一位专业书画家。

林佑,又名右,字公辅,临海人。洪武时历官至春坊大学士,受命辅导皇太孙,坐事弃官。与方孝孺为友,永乐初,明成祖朱棣召之不赴,械至京,不屈被害。工书,尝为方国珍侄方明谦题所藏唐玄宗书《颂》,清乾隆时刻入《三希堂法帖》,真迹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廷璧,号古学,临海人。工草书,善诗文,尝受业于陶凯。人誉诗、字为时第一,方孝孺称其“书比藏真(怀素)更绝伦”。永乐时校帖翰林,应二十八宿之选。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宁海人。从宋濂学。建文即位(1399)召为翰林博士,升侍讲学士。朱棣破南京,迫其书诏,不屈死,被灭十族。明王世贞评其书法“不以书名,而刚正不折之气,流溢笔墨间”。又善画松竹。

陈宗渊,名浚,以字行,天台人。能书画,山水学王绂,又能绘肖像。永乐初给事翰林,为黄淮所赏识,与中书舍人二十八人同习羲献书。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所画《洪崖山房图》卷,当时名公题咏几遍。

王一宁(1397—1452),字文通,号节斋,仙居人。年十三即为朱棣所赏,永乐十六年(1418)成进士,累官至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文渊阁参预机务,加太子少师。诗词翰墨,清绝可爱,草书深得怀素法。

谢铎(1435—1510),字鸣治,号方石,太平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历官至礼部侍郎管祭酒事。工书,故宫博物院藏有其行书三开。

蔡潮(1467—1549),字巨源,号霞山,临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仕至河南右布政使。善擘窠书,《续书史会要》曰:“霞山善作大书,巨坊名匾,取称遐迩。”

王乾,字一清,临海人。以轻墨浅彩作禽虫、瓜果、花草,间出山石林薮,莽苍幽岑,往往极妙。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所画《双鹫图》轴,绢本巨幅,鸷禽刻划尽致,确为一代名画。

王梅夫,台州人。善画梅,牟嘉叙赠诗云:“吾闻国初孙太守(孙隆),国初画梅独称右。一百年来谁复闻,王子于今堪敌手。”

周世隆,号丹峰,太平人。善写真,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犯太平县城,十分危急,时传关帝降灵于学宫,倭望见骇退。世隆图其攻御慑伏状,见者皆称绝,即著名的《太平抗倭图》,原迹为绢本巨幅大画,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黄绾(1477—1551),字宗贤,黄岩(今温岭洞黄)人。历官至礼部侍郎。博极群书,工书善画。山水墨气淋漓,尤擅雪景。书迹有今在黄岩的《紫霄吟》摩崖、《飞虹峡诗》摩崖、《紫霄怀阳明诗》摩崖等。与王守仁亦师亦友,又为明代理学大家。

黄承忠,字伯巳,号九野,黄岩(今温岭洞黄)人。黄绾子。中年弃举子业,遨游两都,并走东西二塞,诗名蔚起。书法得晋人遗意,旁及花鸟,亦复意格生动。今温岭市文管会藏有其草书轴。

王士崧(1549—1598),字中叔,临海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曾任光州知府、工部员外郎等职。工书,尝书河南中岳庙、法王寺、少林寺、面壁石四诗。

王士昌(1559—1624),字永叔,临海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善山水,得黄大痴笔意,又工水墨折枝花卉。

陶珽,字紫阆,黄岩人。本童氏,从舅陶镇于云南,因嗣舅,故又籍云南姚安。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仕至武昌兵备道。以诗文书法名海内,与邢侗齐名。又交袁宏道、董其昌、陈继儒等。尝增陶宗仪《说郛》,补为《续说郛》,又重刻《书史会要》。

何适,字天游,号天台山人、陶庵,天台人。占籍常熟。从娄坚学诗、李流芳学画,又得沈春泽指授,以写兰名于时,尤以干蕊枯叶入妙品,山水得戴进笔意。

陈函辉(1590—1646),字木叔,号小寒山子,临海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南明鲁王时官至兵部尚书,江防师败,自缢死。善草书,敏于诗,为旷世逸才,曾为《徐霞客游记》作序。临海博物馆藏有其草书多幅。

柯夏卿(1610—1681),字玉岘,黄岩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南明时官唐王兵部尚书。工书画,求者盈门。临海博物馆藏有其草书轴。

金维宁,字熙泰,临海人。崇祯九年(1636)举人。善草书,书法直入二王室,有雁字诗,自赋自题,八法曲折,如睹钟王颜柳苏黄诸君子翰墨于一堂,闻名于世,人称“金雁字”。

孙鼎征,字调宰,号泖渔,松江人。淹博能诗,尤工于画,熊山称其词赋墨妙雄天下。崇祯时,与子任安、任昌俱游于台,结茅大固山下。二子亦善画,有大小米之誉,卒后俱葬临海。

何懿,字无垢,临海人。善丹青,人物、山水,一点一拂,神气飘然,人争宝之。弟何衡,亦善画人物、山水。

明代僧人书画家有:

昙噩(1285—1373),字无梦,慈溪王氏子。师从元僧行端。后为国清寺住持。工诗能文,善书画。

无愠(1309—1386),字恕中,临海陈氏子。亦行端徒。性慧好学,工诗善书。

宗泐(1318—1391),字季潭,俗姓周,临海人。明洪武时举高行沙门,以宗泐居首,寓意辞章,尤精隶古。

传灯(1554—1627),号无尽,别号幽溪、衢州叶氏子。出家天台高明寺。弘扬天台教义,后世称天台中兴始祖。于八分书法尤工。现天台国清寺所藏之传灯草书真迹,用笔圆润酣畅,行款极尽映带流动之姿,不在寻常蹊径中,允为杰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