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画家背后的故事打造“东方艺术中心”

二、利用画家背后的故事打造“东方艺术中心”

迄今为止,湖畔画家们留下的老房子,除林风眠旧居开发为纪念馆外,其他屋子多为民宅或茶楼,如萱寿里余绍宋旧居、玉泉路1号林文铮宅、玉泉路2号吴大羽宅、灵隐路2号林风眠宅、灵隐路10号雷圭元宅等。

这些老屋均在西湖附近,其主人曾经与我国的美术事业有着不解之缘,开发潜力极大。大师曾在这些房子内度过了生命中最为辉煌的一刻,创造了人类史册上难于估价的艺术作品。

他们的画作,他们的成果,哪一件不能拿到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去炫耀?

哪一件不是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

哪一件不能让杭州人引以为傲?

如果开发这些老屋的现代功用,西湖文化将如虎添翼,也将为“人文杭州”添砖加瓦,同时,有可能为西湖西南的旅游业开创一个新的空间。

今天,我国艺术品交易额占全球市场的23%,仅次于美国而位居第二。根据民生银行发布的《艺术品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报告》,我国高收入阶层有超过20%的人群有收藏习惯,他们大约可将超过其财产1%的部分投入到艺术品收藏。

假如全国个人储蓄总额的16万亿元有50%属于高收入阶层,则意味着,每年至少有800亿元资金在理论上可以用于艺术品。

其中,书画地位尤其突出,成为艺术品投资的风向标,引领国际艺术品投资市场。不言而喻,艺术品收藏正在成为高尚品位、财富与权势的象征之一。

我国的书画以强劲的势头,高价位挺立于资本市场,显而易见,实业财富正在以不同的形式陆续进入艺术品市场,由此,艺术品投资正由单一化走向艺术金融产品多样化,从而,大大降低了艺术品投资的资金门槛。另外,由于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更多平民百姓也会关注并参与投资艺术品。

而今,上海自贸区地位确立,沪杭高铁不足一小时车程,如果杭州以其特殊的艺术氛围、源远流长的艺术人脉,开发一个高端品位的艺术品市场,应该说,已蕴含了无可争辩的先决条件。

今天的杭州,不仅拥有处处入画的湖光山色,拥有中国美术学院,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顶尖的美术家、艺术创意家,还拥有厚泽的文化艺术土壤,拥有靠近国际金融商贸中心的大都会上海的地理优势,更拥有将近一个世纪的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先驱,诸如余绍宋、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蔡威廉、雷圭元等,他们的画作,以及他们令人感叹的传奇故事,这些都是杭州人拥有的不可多得的财富。难道我们不能利用这些举世无双的国宝级人物,为杭州的经济开创一条更加辉煌的道路?将杭州做成一个世人瞩目的“东方艺术品中心”?

我们可以邀请国际、国内艺术品拍卖行移师杭州,利用湖畔这些国际顶级艺术大师曾经生活、工作过的楼屋,在那里举行艺术品拍卖会,在那里举办绘画展卖会,开辟展示厅、收藏厅,举行小型国际艺术家聚会场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展物的品位,还可以提升青年艺术家作品的价值,提升这里的艺术氛围,使这里成为顶级旅游团体或个人的必到之处,同时,更可以提升杭州城西南地区,尤其是西溪地区的高档旅馆、会场、餐饮业的人气,为杭州这个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开创一片新天地,也为杭州经济开发注入新的动力。

【注释】

[1]龚玉和,曾供职于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退休后,从事文史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