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画派”与20世纪早期绘画史视野中的赵之谦[1]

“海上画派”与20世纪早期绘画史视野中的赵之谦 [1]

张钰霖[2]

摘 要:清末以来,围绕赵之谦的艺术思想、创作实践和作品赏鉴的研究,一直是海内外书法、绘画和印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但是若从艺术史的角度对相关史料文献略作绎,可以发现,赵之谦在晚清画坛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一个逐渐弱化的过程。

关键词:赵之谦;晚清画坛;海上画派

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名字。他以书画篆刻和金石碑版考证等多方面的成就知闻于世,书法、绘画在其生前即有“一纸之出,珍逾球琳”的盛况。清末以来,围绕赵之谦的艺术思想、创作实践和作品赏鉴的研究,一直是海内外书法、绘画和印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但是若从艺术史的角度对相关史料文献略绎,可以发现,赵之谦在晚清画坛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一个逐渐弱化的过程,更由于近代海上画派的崛起,使得身处“扬州八怪”与“海上画派”之间的赵之谦身份定位不清,多数研究者将他归为“海上画派”的早期成员。这一艺术史评价的变化究竟如何发生,这一归类又是否准确呢?本文将通过对20世纪早期绘画史的文献梳理,试图对此问题做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