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 章 丰臣秀吉去世

第33 章 丰臣秀吉去世

醍醐赏樱后过了两个月,丰臣秀吉无端患病,卧床不起,毫无食欲,日益消瘦,渐渐骨瘦如柴,呻吟不止。丰臣秀吉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也无法战胜天命。这时,征讨明朝的日军还在朝鲜作战,丰臣秀赖尚幼。部下、群臣中没有放心托孤之臣,也没有柱石之臣辅佐丰臣秀赖号令天下。群臣拉帮结派,相互争斗,不顾大局。丰臣秀吉思前想后,十分烦恼,有时一夜难眠,病魔缠身,痛苦难当。

曾经与丰臣秀吉共同战斗的同辈人只有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这两个人无论从势力上还是从地位上,都能够保护丰臣秀赖。德川家康现在臣服于丰臣秀吉,和丰臣秀吉政治联姻,娶了丰臣秀吉的妹妹为妻,德川家康的孙女和丰臣秀赖定了婚约。尽管如此,德川家康素有大志,表面上丰臣秀赖是德川家康的孙女婿,关系很近,但实际上,德川家康这个人根本靠不住。自从在尾张国跟随织田信长以来,丰臣秀吉和前田利家一直是同僚,但二人之间没有姻亲关系,而且前田利家的势力远不及德川家康。因此,仅依靠前田利家是不行的。然而,遍观天下,没有人能够超过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二人。丰臣秀吉的部将中有片桐且元、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也有和丰臣秀吉结亲的浅野长政。然而,这些人的威望不足以服众,而且这些人缺乏谋略,不足以掌握全局,很难担负起保护丰臣秀赖的重担。因而,丰臣秀吉只能依靠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辉元、上杉景胜这五大元老。其中,丰臣秀吉主要拜托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二人,让二人负连带责任,担负起丰臣氏一家的命运。丰臣秀吉希望德川家康等上述五大元老恪尽职守,辅佐丰臣秀赖,将出征朝鲜的日军安全撤回。此外,丰臣秀吉的群臣分为文臣、武将两派,争斗不已,也需要进行调解。这些任务都很沉重,只有上述五大元老才能担负这些重任。

丰臣秀赖

当时,石田三成等属于文臣,有一定势力,和武将们的矛盾很深,甚至会兵戎相见。只有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德高望重之人才能镇住他们,让他们听从命令。丰臣秀吉对这一点洞若观火。丰臣秀吉为了笼络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使尽了浑身解数。丰臣秀吉让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盟誓之后,把丰臣秀赖托付给二人。庆长三年(1598年)七月十五日,丰臣秀吉知道自己病入膏肓,难以治愈之后,召集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重臣,让他们咬破手指在誓约书上签字,让他们发誓要像效忠自己一样效忠丰臣秀赖,遵守丰臣氏的法度,不徇私情,不拉帮结派,不进行内讧,不经许可不回到自己的领地。庆长三年八月五日,丰臣秀吉又让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及五奉行相互承诺,相互交换誓约书,内容与上述誓约书相同。之后,丰臣秀吉略微放心,才基本相信丰臣氏的天下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丰臣秀吉感到自己来日不多,把五大元老、德川秀忠、前田利长叫到病榻前,将丰臣秀赖托付给他们。丰臣秀吉把德川家康的儿子德川秀忠和前田利家的儿子前田利长叫到病榻前,目的是希望在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死后由这二人继续辅佐丰臣秀赖。由此可见,丰臣秀吉用心良苦。宇喜多秀家幼时是在丰臣秀吉膝下长大成人的,丰臣秀吉嘱托宇喜多秀家在五大元老和五奉行之间进行调停。在丰臣秀赖长大成人之前,如果有问题难以解决,可以向五大元老咨询。由此可见,丰臣秀吉为了让丰臣秀赖坐稳江山而殚精竭虑,安排后事。之后,丰臣秀吉病情加重,思维混乱,语无伦次。众将对丰臣秀吉所说的话只是听听而已,无法照办。于是,众将只能按照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四人颁布的命令行事。

德川秀忠

庆长三年(1598年)八月十八日凌晨,丰臣秀吉怀着对儿子丰臣秀赖的前途的无限担忧,在伏见桃山城中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庆长三年八月十八日夜,丰臣秀吉的近亲将丰臣秀吉葬在京都东南的阿弥陀峰。木食应其兴山上人等以铸造大佛为名,开始为丰臣秀吉修建坟墓的社殿。当时,远征朝鲜的日军尚未撤军,内部还有居心叵测之人。因此,只能秘密操办丰臣秀吉的丧事。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前往名护屋向远征朝鲜的日军传达班师回国的命令。明朝和朝鲜的将领邓子龙、李舜臣等听说丰臣秀吉已死,率领水军千余人,打算切断日军的归路,但被岛津义弘、宗义智、立花宗茂等打败,邓子龙、李舜臣等战死。这样一来,日军撤退时,海上运输就安全了。日军分批撤退,在庆长三年年内班师回到伏见。于是,远征朝鲜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之后,德川家康的势力不断扩大,丰臣氏的势力日益衰落,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威望。德川家康可以随心所欲,一步一步夺取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