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机器翻译在词汇-语法层中的问题及对策
Halliday认为在开展机器翻译之前,需要对两种语言进行全面、精确的描写和对比分析。原则上,语言的研究可以在任何一个层面进行。然而,音位层和字音层的作用只是确定语言形式是口语还是书面语,相比而言不是那么重要。最关键的层面是形式层和语境层,尤其是词汇-语法层。它们是意义表达的主要层面(Halliday和Webster,2007:24-25)。
他对机器翻译在词汇-语法层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两种语言之间的范畴(包括系统及其项目)在翻译中存在不等值的情况。以英、汉体的翻译为例,完成体这个项目是不等值的,甚至连体这个系统本身也是不等值的(ibid.:7)。
这个基本问题衍生了如下两个子课题:
(1)如何设置范畴?理想的情况是设置一组能够体现所有语言或部分语言共性的范畴,但是这个工作将耗时长久。在机器翻译的研究中,切合实际的做法是在描写不同语言的时候,所提出的范畴既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又有利于向目标语的翻译。
(2)如果存在差异,如何进行取舍?Halliday认为对原文的描述将会随着译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当把一个中文语篇翻译为英语和俄语的时候,对原文的处理是不同的。因此,他主张以目标语为重,以不变应万变(ibid.:9-10)。
Halliday进一步阐述了语言范畴和文本(包括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举了一个例子,在两种语言L1和L2中各有一个系统:A(包含项目m,n,o,p)和B(q,r,s,t)。原文经过翻译后,译文的系统往往同时具有A、B两个系统的项目:n1/n2,o1/o2,p,q,r。其中,既有A系统中的m,n和p,也有B系统中的q和r。之所以m和n采用了下标的形式,是为了表明这两个项目更容易在目标语中找到等值翻译(ibid.:7-8)。
为了解决这个关键的问题,需要开展两个方面的语言描写与对比研究。一方面,需要关注两种语言中共同的范畴。在此基础上,源语中的系统和项目能够在目标语中找到等值翻译。另一方面,更需要关注目标语中特殊的范畴。这些范畴体现了目标语中词汇和语法的内在规律,对于译文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Halliday主张编纂机器语法和机器词典,从而服务于机器翻译的需要。前者用于反映目标语中内在的、独特的语法特征。而后者是对目标语中词汇的一种系统组织,反映的是目标语中词汇层独特的、起决定作用的特征(ibi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