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小  结

2.3 小  结

Halliday开展机器翻译和机器词典研究的语言学理论框架是阶与范畴语法。他着重从以下两个维度开展相关的语言描写:

(1)层次。主要涉及语言的形式和语境两个基本层次。形式层包括语法和词汇两个子层次。语境层一方面反映情景中的非语篇特征,另一方面与语法层、词汇层存在密切的联系。如表2.4所示:

表2.4 语言描写的基本理论框架

(2)系统。由选项、关系和决定性特征三个基本要素构成。选项包括语法选项和词汇选项。关系分为两种:既有不同选项之间的组合关系,也有类似选项之间的聚合关系。而决定性特征的作用是从一组类似选项中选择一个,使之能够出现在序列的某个位置上。

图2.2 系统示意图

以图2.2为例,选项21、选项22和选项23为三个类似选项。基于选择性特征,从中选择选项22,使之与选项1、选项3出现在同一个横向序列中。

在当时的研究中,系统与结构两个范畴还没有被严格地区分开来。因此,图2.2中系统既包括系统,又包括结构。从这个方面来看,Halliday继承和发展了Saussure的符号系统观。

Halliday试图将系统观与层次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一来,系统中的选项就不仅仅可以表示词汇选项,还可以进一步表示语法选项。此外,他侧重系统中的聚合关系研究,从而推动了阶与范畴语法向“系统语法”的过渡以及系统(网络)表示法的产生与发展。

有必要指出的是,Halliday的研究在当时的计算语言学界还没有受到广泛、普遍的重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当时人们对自然语言的处理普遍抱有一种简单化和过于乐观的态度(李正栓、孟俊茂,2009:6-8),高度认可Chomsky的语言观点及其生成语法理论。此外,Halliday的研究也主要停留于理论层面,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成果尤其是产品来体现其语言学理论的价值和优越性。

然而,其意义仍然是巨大的:这项研究开启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先例,对此后的进一步应用及其理论本身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1]比较: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2005:30)。在图2.1中,凸显了“语义表达”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