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组合沟”现象的成因

3.4.2“组合沟”现象的成因

3.4.2.1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聚合关系方面的侧重

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系统功能语言学优先考虑的是聚合关系,即系统。这种取向与以下几个核心观点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2005:11-21):

(1)语境的思想。Halliday继承和发展了Malinowski和Firth的语言观,将语言系统置于宏大的社会语境中来进行考察。他认为词汇和语法可以在语言内部解决,而语义却是语言和语境的交叉。与此同时,他将语言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资源,用来说明语境中的意义。

(2)层次的思想。在Louis Trolle Hjelmslev的基础上,Halliday提出语言至少包含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为“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是,他主张下一层次是对上一层次的体现。例如,语义层是语言系统对语境层的体现,而本身又进一步体现为词汇-语法层。

(3)系统的思想。在伦敦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的基础上,系统功能语言学采用网络的形式来表示语言各层次的系统。Matthiessen和Bateman(1991:4)进一步指出:网络由一些点构成,而这些点的选择通过结构来加以实现。因此,首要的组织原则是选择,而不是结构。

在这些核心观点的指导下,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聚合关系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描写。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发达(Teich,1999:2)。

3.4.2.2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组合关系方面的不足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组合关系即结构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以小句层的功能句法分析为例,一般采用成分结构模式来统一表示三元功能语义,例如动作者+过程+目标、语气+剩余成分、主位+述位和已知信息+新信息。它们均由几个不同的成分构成。

但是,Halliday明确指出成分结构最适合于表示概念功能中的经验功能,但是在表示其他元功能的时候存在欠缺(ibid.:33-34)。Martin也持类似观点。他进一步认为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典型表示形式应该分别是“韵律性结构”和“脉冲式结构”。图示如下:

图3.11 人际功能典型表示模式:韵律性结构(ibid.:33)

与成分结构相比,这两个新的结构模式能够表示更多的语义信息。在图3.11中,主句和附加疑问句中的主语和限定成分之间存在时态、人称和数的一致性。这突破了切分单位的限制,能够进一步揭示出几个切分单位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而图3.12能揭示新、旧信息的转换及其与主位、述位结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图3.12 语篇功能典型表示模式:脉冲式结构(ibid.:34)

这样一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小句层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其中,成分结构模式相对完善,但是不足以完全替代其他句法组织模式。而其他分析法不够明确,难以对语言现象进行全面的解释。

有必要指出的是,即使是采用成分结构模式对组合关系进行统一的描写,所获得的不是一个单变结构(univariant structure),而是一个多变结构(multivariant structure),即由不同功能关系所组成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