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护的选择

第三节 孕期保护的选择

前一节我们提到人类从孕卵着床到胎儿娩出,整个孕期需要266天左右。受精卵(合子)在向子宫移行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分化发育。在进入子宫内膜后,绒毛组织(胎盘)开始接受母体营养。而在这之前的胚胎组织其发生和发育基本上都是自己完成的,外界作用于母体的各种因素并不直接对胚胎造成影响,比如说用以治疗疾病的某些药物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诊疗措施和方法。但所处的环境则不然,比方说有害射线,假如其强度足以使母体生殖系统受损,那么里面的胚胎组织也就难免会被累及了。

一般情况下,在受精卵着床后随即就会逐渐发育出胎盘绒毛组织,扎根于已经做好受孕准备工作的子宫内膜,并从中汲取自身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而逐渐长大,这时候母亲身体的饮食、疾病与因其所摄入的药物就可以有选择地作用于胚胎组织而影响其发育过程。合理的、有益的、适量的物质不影响并且能促进和改善胚胎发育;而有害的以及超量的物质则可以干扰或损害胚胎组织的正常发育。所以,做好孕期保护同样是优孕课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试想,无论我们前边的措施和努力以及做出的各种选择再好、再多、再正确,如果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伤害,轻则残疾,重则流产,岂不是前功尽弃、得不偿失吗?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正确地做好孕期保护呢?作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两点出发去努力实行。

孕前保证母体处于最佳状态,其中包括孕前查体,慢性疾病的积极治疗并争取临床痊愈。急性疾病的主动预防主要是指提高机体对有害侵袭的适应性和耐受性锻炼,以及尽量避免致病因素的侵袭机会(如不良生活习惯的革除,有害环境的脱离,明显影响健康和怀孕的工作给以调换或终止),还有安全意识的增强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要努力协调好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孕期情绪剧烈波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孕期生活规律的合理安排、饮食种类和数量的主动调整,以及不可避免的已经发生的伤病的积极治疗,对妊娠有危险药物的严格控制等,都是在孕期避免某些先天性疾病发生甚至难免流产的重要环节。做得好直接明显地减少和降低先天性疾病发生和难免流产的概率。例如在饮食结构和数量掌控方面做得不好将会造成产妇和胎儿因顺产条件不足而导致难产,第二产程延长就有可能造成胎儿因宫内缺氧引起因不同程度的脑瘫。助产造成产伤,剖宫产增加了孕产妇的风险和痛苦以及新生儿的缺憾。这些都与优孕的宗旨背道而驰。再比如孕期急性伤病的预防和已经发生的伤病的合理治疗,做得好和做不好对优孕有很大的区别。大家都知道,孕晚期的妇女本身已行动不便,如果再不增强安全意识,不管是碰撞、挤压和摔倒都有可能使胎儿“坐不稳金銮殿”,一旦出现流产,那么前期所做的各种努力和付出就都白费了。且不说精神上的打击和痛苦一时半会儿难以平复,单就身体上的创伤短期内也难以养到孕前状态。老百姓都知道“小产胜过大产”,就是说不正常分娩的早产其危害性明显多于足月妊娠分娩。当然,那些原本就有子宫疾患或是胚胎死亡等其他各种自身因素导致的流产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但如果做好孕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治愈那些可能造成难免流产的疾病,以及在孕期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却是能够避免和减少流产机会的。而且不管属于哪种情况,不期而遇的流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殖器官损伤和炎症等都会损害孕妇的健康,甚至或因大出血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