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正确选择

第三节 母乳喂养的正确选择

一般情况下,哺乳期乳腺分泌的乳汁在前4个月特别是第1个月时最黏稠,营养成分含量高而且内容丰富,装到奶瓶里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出油脂量能占到1/6左右(容积比),以后则逐渐减少,其他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一般在4个月以后,单纯靠吃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不同数量和结构种类的辅助食品添加才行。但也有很少数的哺乳期妇女,其乳房一开始就出现乳汁质量不高、数量不够,导致孩子吃不饱而影响他们正常的营养和发育,造成孩子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夜间哭闹、瘦弱多病,还非常容易“抽风”。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找到原因后对症施治,不能一味地只是在家里用喝骨头汤、鲫鱼汤一类的偏方来治疗。另外,哺乳期的妇女一定要营养全面,多吃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少吃红糖小米粥(特别是在孩子满月之后)。这样既能防止自身发胖,还能保障乳汁充足。

人类自从开始站立行走以来,内脏特别是消化器官的形态和功能都已经发生了适应性改变,再采取身体纵轴与地面平行的进食姿势会非常不舒服。特别是小儿,因其贲门括约肌发育尚不完善而非常容易吐奶,所以哺乳时最好采取让孩子躯干与地面接近垂直的体位,尽量减少和避免躺着吃奶。这样孩子一次能多吃一些,不光能减少哺乳的次数,减轻母婴的疲劳,而且还明显地减少了吐奶的机会。孩子吃饱以后也不用大幅度地改变体位,让其趴在母亲身上,再由母亲轻轻拍打他们的背部,让孩子打嗝吐出食道和胃里的积气,能有效地防止孩子吐奶。因为频繁地吐奶不仅浪费了母亲的乳汁和孩子的消化液,还会给孩子造成不适,给大人增添麻烦,更重要的是孩子吐奶时如果正处于仰卧的状态下特别容易发生呛咳,甚至会发生吸入性肺炎以及窒息等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得当或者是不及时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每次哺乳时最好先尽着一个乳房喂,等把这个乳房的乳汁都吸完以后如果孩子还没吃饱他会自动吐出奶头而寻找另一个乳房,接着再继续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一侧的乳房能彻底排空而不会发生淤滞,并且容易刺激其分泌更多的乳汁。另一方面还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已经吃饱了,因为在没吃饱的状态下孩子会一直含着乳头不停地吸吮,直到吃饱了才会含着乳头玩耍,停止吸吮或干脆吐出奶头睡去。如果母亲在喂奶时不等孩子把一侧乳房的乳汁吃干净就频繁地更换,不仅影响了乳房的排空,还会使孩子养成边吃边玩不一次吃饱的坏习惯。

一般月龄比较小的婴儿都是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再吃,吃不饱或喂晚了就哭,所以很容易就能看出他是否已经吃饱了。但在月龄比较大的孩子,特别是那些有在哺乳时逗着孩子玩的坏习惯的母亲带出来的孩子,会在吃奶的过程中或吃完一个乳房的奶后有一段比较清醒的时间,当他们的注意力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时也会停止吃奶。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容易判断他们是不是已经吃饱了。一旦孩子的吃奶没有了规律,大人们的作息时间也就没有了规律,而且还非常容易造成忙乱和疲劳,对孩子的优育很不利。相对于母亲来说,孩子们对每日哺喂的次数和时间要求并不是那么严格,而是比较随意一些。当他们有饥饿感时往往不容易入睡或睡不多一会儿就会再醒过来,然后不停地歪头好像是在寻找什么,有时还会咂嘴或者吃手指头,这时就必须及时让孩子吃上奶。白天一般以3~5次为宜,夜间可以通过尽量让孩子吃饱的方式逐渐减少哺喂的次数,一般从每夜的三四次逐渐减少到一两次就可以了。大一些的孩子在开始添加辅食后晚上睡前哺乳时让他尽量吃饱,这样夜间就可以不用再起来给孩子喂奶了。

提倡的母乳喂养指的是不用或尽量少用代乳品和其他乳类制品如牛羊奶、奶粉或炼乳等,主要是针对那些明明有哺乳能力和哺乳机会却以各种理由和借口(例如有人担心喂奶会影响自己的身体恢复到孕前状态)不让孩子吃奶,而是买些奶粉或鲜奶喂孩子的妈妈们。

另外,孩子在睡眠状态下的体格发育要优于清醒状态,而频繁给孩子哺乳肯定会影响他们的睡眠。所以,必须尽职尽责地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在保障孩子体格发育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吃饱吃好。同时还要注意母亲的休息和体力的保存与恢复,合理地安排哺乳的次数与时间。总之,一切都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