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健康监护的选择

第十节 小儿健康监护的选择

专业人员监护小儿健康,主要是从发育营养状态,皮肤、黏膜的颜色和弹性,体格体型和体重的比例,思维表达和活动能力以及内脏形态和功能的各项检测指标来综合观察。至于4个重要的生命指标如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和血压数据的测量,相对来说体温变化更为普通家庭所关注。而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时家长叙述最多、表达最迫切最明确的也是体温的数据。所以本节主要讲述如何观察判断和处理小儿体温的异常变化。

目前在家庭内用的测温方式主要有手摸、水银温度计、卡式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但比较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和如何正确地观测体温的变化。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医务人员告知患儿的家长其孩子的体温不正常时,多数家长都会立即用自己的手的不同部位反复而短促地去触碰患儿的前额,然后一脸茫然地说:“不烧啊?还不如我的手热呢。”由此可见他们心目中的体温不正常,必须得摸到孩子的额头像火一样烫手才叫“发烧”,或者起码要比他们的手热很多才算是体温不正常,而且才能算是病态,反之就是正常的。因此,从优育的角度来考虑,让广大的家长朋友们知道如何正确地观察和判断小儿体温是否异常非常重要的。医务人员观测体温变化,判断是否异常,一般是以腋窝的体表温度为依据。它的平均值在36.5℃,正常波动范围在36~37℃之间,如果体温持续超过37℃以上而且在24小时内温度变化大于1℃时,临床上称之为发热。然后再依据发热时体温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来判断其热型、程度和它所代表的临床意义。

患儿的家长特别是当母亲的应该随时观测孩子的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除了按规定要求正确使用专门的测温器具外,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用自己手的同一个部位(如手掌面),先双手或与自身其他部位的皮肤对搓(特别是在天冷的时候),当感觉自己的手掌发热和敏感了以后再去触摸孩子的皮肤,反复对比其前额和面颊温度的差异(记住!是对比孩子自身前额和面颊皮肤温度的差异,而不是和你手掌皮肤温度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面颊部由于肌肉较多,血液循环丰富,温度略高于皮包骨头的前额部位。如果两个部位的皮肤温度一样高,就应该怀疑孩子生病了,体温不正常;如果摸着前额温度明显高于面颊温度,那很可能已经发热了,最好赶紧找医生。如果家里有专门的测温器具,可在开始怀疑孩子体温不正常时按使用说明多测量几次,对比一下,明确证实有发热表现应及时就诊。如果几次测得的温度都明显低于正常范围,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一定没事儿,还要密切地观察孩子的其他情况综合判断才行。比如还发现孩子有畏寒、没有精神或嗜睡、手脚发凉等情况时,更应及时诊治。如果时值半夜三更,外面刮大风下大雨天气十分恶劣,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时,遇到孩子发热的情况,可以再用手掌的同一个部位去触摸孩子的手心和脚心。如果是属于温热的状态,就说明孩子还有抵抗力,在体温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可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救治;如果感觉孩子周身发烫而且手脚冰凉,说明孩子已经出现末梢循环不好,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必须尽快赶到医院找专业的医护人员诊治,千万不能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