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喂养
现在医院里提倡和实行母婴同室,一般是在第三产程结束,做完产后护理就由医务人员将产妇推回病房休息,新生儿做完护理后医生给以简单查体,确认能脱离医务人员的监护时也会随之推到妈妈的床前。不要简单地以为这只是体现人文关怀,更主要的是已经把喂养和抚育他的任务交到你手上了,你应该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喂奶了!
一般情况下,刚生完孩子的产妇乳房里并没有现成的奶水儿等着孩子来吃。但由于产时和产后身体内分泌的垂体后叶素(催产素)的作用以及胎儿娩出、胎盘剥离脱落和子宫排空后的神经——体液反馈作用,乳腺组织的泌乳功能已经被唤醒和活跃起来了。只不过每个人由于激素水平不同,反应不同,泌乳的情况有早有晚、有快有慢、有多有少而已。在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说法应该明确,即“吃奶才有奶,而不是有奶才能吃。”因为婴儿的嘴对奶头的吸吮与乳腺的乳汁分泌是一个复杂的、本能的神经反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哺乳和分泌都遵循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你吃它就有,而且吃得越早就出得越早,吃得越多就出得越多,吃得越勤就出得越快。所以,分娩后尽早开奶对产妇和婴儿都有好处。初乳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可保护婴幼儿娇嫩的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抵抗病菌的侵袭。科学家研究证实,初乳中的免疫蛋白在第1天和第2天最高,第3天仅是第1天的1/3,而第6天则仅是第1天的1/17了。
有关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好处,相信广大孕产妇及其家人都应该知道了。但是如何能够正确地实施和保证母乳喂养,什么时候可以断奶(停止母乳喂养而改用其他饮食结构和方式)却不一定都能了解。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在有关孩子喂养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和陋习。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实施和保证母乳喂养,怎样才能尽量地避免乳腺炎的发生呢?
首先就是要有健康而符合标准的乳房,再就是要有科学的喂养方式,还必须要有家人的密切配合才行。健康的乳房是指在孕产期特别是整个哺乳期,乳房局部或全身没有外伤和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的存在。因为只有这样的乳房才能保证乳腺小叶的分泌,乳腺管的通畅,乳汁没有受到污染,产妇喂奶时不感到痛苦。而所谓标准则是指功能和结构正常的腺小叶数量以及乳头的长度。有些产妇乳房体积不小,其实大部分都是脂肪组织而腺小叶则很少或发育不良;有些则是因为感染、疾病或外伤等造成的腺小叶和乳腺导管的破坏,也会造成结构和比例的失调而影响乳汁的分泌。
再就是乳头的长度。对婴儿吸吮有利的乳头,其理想长度最起码应高起乳晕平面1厘米以上,而且顶端饱满膨隆。
哺乳期的妇女应该是在给孩子喂奶前清洗乳头,还是在喂完奶后清洗乳头?是该在喂奶前后都要清洗一遍,还是干脆前后都不洗,掀开衣服就给孩子喂奶呢?到底哪种做法对呢?怎样做才是对母婴都有好处的选择呢?理论和实践都证实,应该在哺乳前清洗乳头而不是在哺乳后清洗。因为在哺乳后残留在乳头和乳晕表面的婴儿口水和乳汁的混合物可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地防止乳头干裂或脏东西进入乳腺导管。而在下次哺乳前清洗乳房特别是乳晕和乳头时,不仅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清洁的“餐具”,而且由于在清洗的过程中事先刺激了乳头和乳晕,对促进乳汁的分泌也大有裨益。同时,由于清洗过程中的揉搓,也增强了局部皮肤的耐摩擦能力,有效地防止了乳头在婴儿吸吮过程中出现的破损现象,继而减少了乳腺炎的发生机会。
刚出生的婴儿吃奶时很容易疲劳,有时吃着吃着觉得累了就自己睡着了。一些初为人母的产妇由于没有经验,以为孩子已经吃饱了,就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放在床上,结果不一会儿孩子又哭了,还得再抱起来喂。弄得大人孩子都休息不好,还格外添了好多麻烦。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还没吃饱就睡的时候,可以轻轻地推推他的下巴,抓抓他的脚心或捏捏鼻子,把他叫醒了接着再吃。一般刚开始喂奶的时候都不太顺利,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帮助才行。那么,孩子吃饱入睡以后下一次什么时候再喂呢?也就是说一天让孩子吃几次奶或多长时间吃一次比较好呢?虽然也有人提倡3小时喂一次的,也有不论次数而是采取闲的时候醒了就吃,忙的时候哭了再喂的。实验证实,婴儿对所给予的频繁喂奶有惊人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你什么时候喂,他就什么时候吃。而且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和状态不同,饭量和消化能力也不一样,所以每3个小时左右喂一次的做法并不是很科学。可以采取不定时的喂奶方式,一般情况下只要大人不累,孩子醒着,乳头有奶溢出时不到3小时也可以哺喂。不用担心会撑着孩子。而如果感觉孩子吃饱了又睡得很香甜,也可以适当延长间隔时间以保障孩子的充足睡眠。
奶水充足的母亲,有时在给孩子喂奶时,另一侧的乳房会溢乳,可以先用吸奶器吸出来,给孩子装到奶瓶里留着或干脆倒在杯子里自己喝下去。也可将溢奶的乳头反折上来,轻轻按压一会儿溢奶就会停止。千万不要看到溢出的奶水比较稀薄以为没有营养而白白丢弃。实际上刚开始自动流出的乳汁含有大量乳清蛋白和抗体,还有必不可少的矿物质等,营养价值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