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性格的选择性培养
作者经过多年对周围各年龄段从事各项工作和职业的人进行观察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好的家庭有好的家教,好的家教能培养孩子的好行为,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好习惯能造就好性格,好性格能带来好命运。常见周围的有些人(特别是女性),一旦感情、生活和事业受到挫折处于低谷时,总是怨天尤人,但从来都没有或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一个人出错或失败时,99%的责任都在自己主观身上,而只有1%的责任是客观原因。
一般来讲,6个月到12岁,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以后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也能不同程度地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性格,但是那个过程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需要很强烈的动力刺激才能奏效,比方说当他们的生命健康和名誉财产受到威胁时。因此,正确的选择应该是重视孩子从6个月到12岁这一阶段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培养塑造。而要想让孩子有个好的前程好的命运,做家长的就必须要真正负起责任来,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好的形象。还要虚心地努力学习别人的好办法和好经验,拒绝那些低素质的人所给予的各种建议和道听途说的陈规陋习。更不能一厢情愿地相信“树大自直”一类的胡说八道。正确的选择应该是:
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营造一个温馨有序的家庭氛围,制定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家庭公约,争取一个口径一致的管理模式。如果家庭环境和谐统一,对子女教育口径一致,那么孩子就比较好管,就容易按照家庭的意愿发展成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反之则不然,爷爷这样,奶奶那样,爸爸管妈妈惯。让孩子们轻则无所适从,重则就会利用家长们的不和谐而捣鬼作弊,从中渔利。自小就养成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的坏毛病,长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
持之以恒的管教模式。在全家统一了管理内容和方向以后,就必须一丝不苟地严格执行和坚持下去,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只要认为孩子错了就绝不能迁就,更不能手软,应该争取尽快纠正过来。因为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再想改就难了。古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过这样的说法:“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就是要求孩子们做到父母一叫就得答应,一说就得行动才行。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做到呼之应命之行呢?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严加管教,该训的训,该打的打,长辈就是长辈,孩子就是孩子,必须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家长的权威。你要想和孩子做朋友,就别嫌孩子不听话,你有能力和孩子做朋友吗?你可以包容他们的所有过错,但是你能承担他们的全部社会责任吗?
奖惩有道、恩威并举的管理方法。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管不得,出了错或让大人不满意时,你要是管他们,训他们,轻则不理不睬,或者跟你争辩,重则以不吃饭、不上学或离家出走来威胁,更有甚者服毒跳楼给你看。所以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你真想采取严厉的措施来惩罚孩子,必须得从孩子一两岁刚懂事的时候就开始,越晚效果越差。等到了十来岁再打再想严加管教,可能就会事与愿违,到时候不反过来打你一顿就算好的了。
“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一个好行为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两件事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长期努力。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求孩子做什么、怎么做,一定要亲眼看到他做完了并且做好了才行。一遍不行就两遍,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让他养成本能的习惯才能罢休。当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管教方法,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是非观。如果你们的孩子仅仅是家里生了家里养,永远都不跟外人打交道,那么你们自己惯个什么样都行。但是如果迟早都要出来在社会上生活并和广大人民群众发生联系,那么他的观念和行为表现就必须基本符合社会大众的群体利益,起码不违背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大众的公共道德以及民俗民风。不要以为一点儿半点儿的小错小毛病无关紧要,等长大了自己就会改了。实际上有好多人的犯罪行为都是从点滴小事上学坏而没人管,才慢慢地走了下坡路的。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光学好不学坏,必须得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家长们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发现偏差,立即纠正,经年累月才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而逐渐成才。至于说什么是好行为,相信大多数读者和父母们都应该知道。虽然很难做到整齐划一,但是作为最起码的善良、诚信、友爱、谦让、尊老爱幼、爱护公共财物、拾金不昧等基本的道德行为应该具备。不要以为在得到别人帮助时说一声谢谢仅仅是客气话,这是培养孩子从小就有感恩心理的必经之路。而这些好行为的培养不能指望老师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最主要的指导楷模就是孩子的父母和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最直接的养成环境就是家庭,最适宜的培养阶段是6个月到12岁以内。
好性格之所以会带来好命运,是因为有好性格的人容易被别人接受和尊重,一旦得到大多数人的接受和尊重,成功的机会自然就多了。而那些没礼貌没廉耻,为人做事光想着占别人的便宜,甚至发坏作恶的人,大家避之犹恐不及,谁也不会跟他们合作共事,他们又怎么会有好结果好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