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条件的选择
这里所讲的生产条件是指包括产妇的年龄、体型、体力和胎儿的大小,以及胎位等在内的与分娩有关的各种因素。这些条件和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决定着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决定分娩过程是顺产还是难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年轻的孕产妇由于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柔韧性及可塑性都比较大,对胎儿离开母腹来到世间的过程顺应性强,所以难产的机会相当少。如果各种分娩条件都适宜,生个孩子比平时排次大便难不了多少。有些未婚先孕的少女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公开孕育那个不该来的后代,先是在孕期千方百计地藏着掖着、捂着盖着。可是到了孕后期,特别是临产时,孩子越来越大、腹部日见膨隆,只得把孩子生到公厕里或树丛中。但是又有谁听说过有关少女因难产而造成伤亡的传闻呢?当然,那些产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大出血的情况例外。说这些事的目的就是想证实和提醒那些准备孕育后代的妇女同志们,赶早别赶晚。因为在超过二十五岁以后,随着自身年龄的不断增长,同样的胎位,同样大的胎儿要想把他们生出来可就越来越难了。
相信很多孕产妇在产前体检时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就是躺在诊查床上,由医务人员拿着医疗器械分别测量和计算骨盆入口和出口各径线的数据范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判断该产妇能否经阴道顺产。虽然这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指标,但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胎儿大小和胎位相同的情况下,产妇的体格体型特别是骨盆的形状和尺寸大小对于胎儿能否从产道内娩出至关重要。一般来说,骨盆各径线在正常范围的孕产妇经产道分娩顺产的机会就多,而骨盆越宽大的孕产妇越容易经生理产道顺利分娩。
所以,我们必须在孕前甚至婚检时及早地知道那些将来准备做妈妈的妇女其各项生理特别是生育指标是否都在正常范围内。那么,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并预防孕产妇骨盆不正常而影响顺产呢?从外形上看(正位观察),自腰部开始体型如梨的妇女,也就是说那些臀部宽圆的(肥胖者除外)女性其骨盆之各径线都相对较长一些,而且大部分情况下与个子高矮关系不大。但个子高大健壮的人其骨盆也相对宽大一点儿。另外,当其取自然站立位时,从侧面观察,凡是臀部无明显上翘的人(亦即骨盆与身体纵轴倾斜度较大的人),往往会在分娩过程中因影响胎儿头部的顺利下降而使第二产程明显延长造成难产。
产妇的体力对能否顺产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广义的整个身体的力量,即瞬间爆发力和持久耐受力;二是狭义的用于分娩时的作用力,即产力。而产力又分为宫缩力和腹压两部分。分娩时的宫缩力一般情况下是自发的,也就是说是不由自主的。从第一产程开始时的阵发性宫缩到第二产程结束前的持续性宫缩,其频率和力度是逐渐增加和增强的,但也受其他因素如情绪、环境、内分泌,以及胎儿胎位的影响而削弱或增强。特别是负面情绪如恐惧、担心、焦虑或抑郁都能明显削弱产力,而正面情绪如乐观、欣喜、期盼等则可以增强产力。
因此,不管是孕产妇本人还是其家人亲友,都要在生产前后创造并始终保持幸福温馨快乐祥和的最佳状态和氛围,以期获得较满意的围产期。
虽然说孕产妇的体力和产力很重要,但并不是说只要有足够的体力和强大的宫缩力就一定能把孩子顺利地生下来。如何正确地利用宫缩力并在恰当的时候辅以体力助推胎儿娩出才是最关键的。
前面提到过,临床上的第一产程是指从有规律的阵发性宫缩到宫口开全,这个阶段其实是孕妇的身体(主要是子宫)受内分泌和妊娠环境及状态的调节和影响自主地开始分娩的过程。随着宫体的纵向和环形的协调收缩,特别是宫底的向下压迫和宫颈管的扩张,胎儿逐渐地向宫颈口移动。这个过程也是本能和自发的,一般情况下不受孕妇意识控制。正确的做法是心情放松,静静地等着或和身边的人聊天玩游戏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第二产程开始后胎儿头部已经进入软产道,随着宫缩的增强和持续,孕妇应该在助产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先深吸一口气憋住,用膈肌的力量往下推,用腹肌的力量往下挤,待宫缩减弱或停止时赶紧换气,稍事休息迎接下一轮的宫缩。如此反复,到宫缩变成持续状态时就可以一鼓作气顺利地产下宝宝了。
影响顺产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即胎儿的大小和胎位。胎儿的大小受种族遗传,胎盘功能,母体营养及同孕胎次的数量等影响。一般来说,欧美国家的人和中国北方人的胎儿与其他地方的同龄胎儿相比体型较大些;孕期营养不加以合理控制的胎儿发育的比营养(包括胎盘功能)差的体型和体重要大一些;单胎胎儿比多胎胎儿个体要大得多,而且同胎次胎儿数量越多其单个体型越小。相比较之下,体型越大、体重越高的胎儿越难生。另外,有些患有先天性疾病如脑积水的胎儿,虽然身体不算大,但巨大的头颅仍可造成分娩的困难。如果能在产前孕检时及早发现,酌情终止继续妊娠,可以减少难产的发生率或直接避免难产。还有一个比较少见的能造成难产因素就是连体胎,如果怀到足月时经产道分娩往往是很困难的。除了与孕妇身体(子宫纵轴)平行的头与头的纵行连体和臀位的横连体有望能经产道娩出外,其余的情况往往只能考虑给予剖宫产。而且这些情况必须在临产前就得知道才行,应尽力避免那种事先没做好剖宫产的准备,直到第二产程开始后怎么也生不下来,甚至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或产妇大出血了才手忙脚乱地进行剖宫产的困境。以上这些影响顺产的胎儿因素,有些是孕妇不能自己左右的,但有些(例如肥胖儿)却是可以明智地人为加以控制的。一定要在孕期未雨绸缪,把难产的各种可能性降到最低。
下面我们再讲讲胎位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在妊娠早期,由于孕卵的着床位置不同,胚胎的体位也是各种各样的。进入孕中、后期以后,随着胎儿体型的逐渐增大,受母体腹部及子宫形状的约束和影响,胎体纵轴逐渐与宫体和母体纵轴呈平行状态。除少数情况以外,大部分胎儿都是保持或后来改成头下臀上的体位。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受产道的弧度和盆腔底部肌肉的挤压和托举,胎体还必须完成其纵轴弧度的改变和旋转,使之与产道的倾斜度一致才能顺利娩出。一般情况下,头位较臀位好生,头位有时可以不助产,而臀位必须助产。最难生的是横位,如果发生了一条上肢先露出来的情况,再想经阴道分娩就很难做到了。所以说,孕期特别是孕后期的定期产前检查和及时临床处理至关重要,往往能决定母婴的生死存亡,是每个孕妇及其家庭特别是已有胎位不正的孕妇丝毫不能马虎的。
那么,胎位不正是怎么发生的呢?一般情况下,有脊椎哺乳类动物的胎儿由于受遗传进化的影响,都是先生出头部后生出身体。即使是多胎妊娠的动物如猪、狗、猫、兔等,也都是按先头后身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生出来。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也不例外,冥冥中似有定数,常见有些胎儿在八九个月前还是臀位,到了临产前1个月左右自己就转成头位了。可是,如果孕妇体型不正常,如骨盆狭小、畸形,或腹型不正常(如因多产腹壁松弛造成的“悬垂腹”)等,都可能造成胎位不正。如果出现多胎妊娠这种情况,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的排列位置不同,也经常见到有胎位不正的,他们就很难都做到头下臀上的经典体位了。另外,如子宫畸形,内生殖器官肿瘤压迫,羊水过多或前置胎盘等,都有可能在临产时出现胎位异常。有时多次产前检查都是头位,但由于骨盆和产力的因素,第一产程延长,在分娩的过程中体位逐渐或突然变成横位或其他不正常的胎位而导致难产。
其实,因为胎儿过大和胎位不正所引起的难产大部分都是可以预防和纠正的,关键就是看孕产妇及其家人和临床医务人员所做出的各种选择是否正确,或者说能否勇敢地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