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威尔第的歌剧
(一)威尔第(1813—1901)
在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之后,威尔第就如同一颗灿烂的巨星一般出现在地平线上,他继承发扬了意大利歌剧优秀的创作传统,并以更为深刻、现实的风格将意大利歌剧推向高峰。威尔第一生共创作有26部歌剧,在他早期创作的《纳布科》(1842)、《仑巴第人》(1843)、《雷尼阿诺之战》(1848)等多部歌剧之中,反映了与民族解放战争相关的历史战争、宗教等题材,其中刚劲有力的节奏,明快简洁而又干练宽广的旋律,表达了威尔第热烈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怀。虽然这些早期创作中还有模仿多尼采蒂、贝里尼等前辈大师的痕迹,但是它们足以表达意大利民族的心声,奠定威尔第在意大利歌剧史上的地位。
在这之后,威尔第逐渐把他的创作从爱国主义转向表现人性冲突的题材上,结合当代的文学名著当中人物和情境,创作出《弄臣》(1851)、《游吟诗人》(1852)、《茶花女》(1853)、《西西里的晚祷》(1855)、《命运之力》(1862)、《唐.卡洛斯》(1867)、《阿依达》(1871)、《奥赛罗》(1887)、《法尔斯塔夫》(1893)等不朽的杰作,并通过这些作品,表达着自己对现实中平凡不幸人们的深刻同情。这些作品结构紧凑简洁,并赋予巨大的戏剧性威力,运用铺垫、渲染的手法制造出情感上的戏剧性高潮,并给予淋漓尽致的发挥,而抒情的部分又极为婉转、温柔、感人。威尔第歌剧的管弦乐部分,较前辈作曲家的作品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在突出歌唱旋律优美和完整性的同时,用丰富的管弦乐织体把歌剧艺术推向了戏剧化的高潮重现并延续发展了几百年前卡梅拉塔社团的伟大艺术追求,为歌剧艺术今后的真实主义倾向奠定了基础。
(二)威尔第的创作特色
19世纪上半叶,由于威尔第目睹了祖国遭受的战争厄难,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巴黎革命的影响下,意大利各地也相继爆发了革命。威尔第认为意大利最需要的是“大炮的音乐”,他应该用歌剧的方式“发出爱国的炮弹”,所以他的早期作品如《纳布科》《福斯卡里父子》《圣女贞德》《莱尼亚诺之战》(1848)等,都选用了战争题材,充满了主人公在异族统治下的反抗,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激起了人民群众反抗外国统治的爱国热情。威尔第的一生都与他的国家联系在一起,他的名字成为意大利复兴运动的象征,“威尔第万岁”也是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革命和爱国口号。他既崇敬革命的民主党人,也崇敬国王,并以歌剧将他个人统一于构成意大利民族的两条不同线索之中,所以威尔第的多部歌剧都带有革命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威尔第始终坚持意大利的古老歌剧传统,通过音乐表现客观事物和戏剧情节,并以此表现出人物和音乐的内在精神力量。在全剧构思方面威尔第重视故事的戏剧性情节,强调突出人物性格和思想内容。同时,威尔第还为戏剧的需要,使各声部人声声乐化,发挥合唱的重要作用等。因此,威尔第的歌剧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威尔第本人很懂声乐,他的作品很能发挥各声部人声的特点,很声乐化,这是他的特长。他不但在独唱曲(如咏叹调、叙事曲、浪漫曲、歌谣曲等)能发挥歌唱者的特长,而且在重唱和合唱的写作上也取得了成绩。如歌剧《弄臣》第三幕中著名的四重唱,他用简洁的手法刻画了四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处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虽然旋律交叉,有时此起彼伏,但又始终保持了重唱的风格统一及和谐勻称。威尔第在《纳布科》《弄臣》《游吟诗人》等歌剧中,引用了规模更大的管弦乐团,拓宽了美声歌剧的公式,显得更加庞大,声音更绚丽,效果更宏奇,声势更磅礴,也更能深入人心。
威尔第对剧词作家的要求是很严的,他不仅要求故事情节,更要求突出人物性格和思想内容,还要照顾到发挥歌剧形式特点的需要。其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画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三)“辉煌唱法”的诞生
威尔第歌剧的声音特别要求具有男子气概的威力,声音铿锵有力、慷慨激昂,这样才适合表现那种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英雄气概的歌剧。于是,发展成为华丽、激昂的“辉煌唱法”。
这种唱法首先要求使用爆发力很强的硬起音,来完成勃发的高音和重音,以利于表现戏剧性的激情。威尔第创作的很多乐句短小精悍,而又具战斗力、号召力、警句般的旋律,以及高潮音都需要用这种硬起音的技巧来演唱,它具有吐字铿锵、发声果断有力的特点。其二,必须具有比前人的演唱混入更多的胸声机能(即重机能),并要具有更强的气息支持,才能获得嘹亮、丰满、具有洪大音量并能表现戏剧性要求的高音。其三,在演唱中为了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需要,允许适当地加入华丽的滑音(但不得滥用)。古典主义作品的演唱是以飘逸、含蓄、清雅、委婉、细腻,以歌唱线条的优美、以心灵得到滋润为元素,犹如银色月光的魅力;而威尔第作品的演唱则以激昂、奔放、华丽、尽情,以歌声的威力,以震撼心灵使之热血沸腾为元素,犹如金色阳光般的热情。其四,在演唱威尔第的作品时,要求声音既要圆润连贯、更要明亮集中,有韧性并富有金属般的色彩。这样才会使声音不虚不散、不暗不硬,有韧性有力度,铿锵有力并具有穿透性。因此,共鸣的集中和声音的威力,就成为“辉煌唱法”的先决条件,没有好的功底演唱威尔第的作品则缺乏应有的辉煌、挺拔和英武气概。
最后,在演唱威尔第的作品时,除了要求声音的连贯之外,更要求声音的集中,韧性和富有金属色彩。可以说,共鸣的集中和声音的威力就成为这种激昂唱法的先决条件,缺少这个条件必然导致缺乏应有的辉煌、挺拔和英武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