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人心

温暖人心

人在京都,从早到晚进进出出的除了那些佛法庄严的雄伟寺庙,那些长满青苔、修饰以枯山水的充满禅意的庭园,还有那些动辄上百年历史的制作和贩售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老铺,屋的建筑形态刻意保留,店堂的陈设百年如一日,优雅细致。在古都旧街中走着走着,仿佛走进那深邃的传统京都历史长巷当中,在那原地早已灰飞烟灭却在此间尽力保存的唐宋元明氛围意境中,企图想象感受一下当年的人情事物。

于我这些嘴馋为食的家伙,在京都当然从早到晚地吃,因为我深信只靠眼睛看是绝对不够的,必须端来好好一闻然后狠狠一口,无论是那用红豆泥裹住或者撒满黄豆粉的栗饼,那些蘸满味噌酱烤得充满炭火香味的麻糬,那些用红豆泥做馅但竟然混入了山椒粉,一咬开那柔顺而有咬劲的外皮,马上感受到红豆的甜润温醇和山椒的清爽麻辣的山椒饼,还有那用浸泡过的樱花叶包裹着糯米粉做成的岚山樱花饼,用砂糖熬煮各种豆类做成的松软甜美的甘纳豆,那些用竹皮包装的羊羹甜糕……至于那无论什么季节也会闯进去吃个痛快的位于祇园的键善良房的葛粉条,就是用上严格挑选的吉野葛粉,做成面条状置于放满冰块的高身漆盒里,吃时蘸上那用冲绳岛波照间岛产黑糖做成的黑糖蜜,口感滑顺,冰凉入心,分明就是夏日消暑佳品——在这隆冬季节,一边吃着葛粉一边想起的竟是自家手做的桂圆杏仁奶露,还要打一只鸡蛋进去,好温暖好滋润好贴心——

桂圆良品

不知道为什么从小总觉得荔枝和龙眼有亲戚关系,其实是不同科不同属的两种植物完全没有关系,只是从前还勉强有季节之分,吃罢荔枝余兴未尽龙眼才登场,而且家里老人家坚信一颗荔枝三把火,所以每次吃荔枝是有配给的,倒是吃龙眼就百无禁忌随便吃,所以印象中一个是娇生惯养的表哥一个是天生天养的表弟,荔枝甜得浓腻龙眼甜得清爽。

两种水果新鲜现吃当然最好,但晒干了的荔枝干当口果,晒干的龙眼干做糖水,也是绝妙。尤其是龙眼干换上一个名字叫桂圆(也有地方把龙眼直接称作桂圆的),熬煮后散发清香,口感爽脆有嚼劲,喝下去温醇可口,不用中医细说详解也直觉益心脾、补气血,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对于我等自认劳心伤神(不是伤心人!)的家伙,最有食疗之效。

翻查资料当然也跑出一个颇为牵强的民间故事,相传福建一带有条恶龙每逢八月潮涨就兴风作浪贻害人畜庄稼,有一武艺高强的少年名叫桂圆,以酒泡过的猪和羊引恶龙吃醉,然后刺向龙眼,几经搏斗恶龙死了桂圆也死了,此地后来长出一种果品,既叫龙眼,又称桂圆——再看下去亦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桂圆倍加推崇:“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而龙眼倒真的有一个别名就叫“益智”!

材料(两人份)

·牛奶 两杯

·鸡蛋 两个

·无糖有机杏仁粉 两大匙

·桂圆 十五粒

按部就班

1.先将桂圆用水稍稍冲洗净。(一分钟)

2.将半杯水煮沸,把桂圆放进去煮软。(三分钟)

3.转中火把牛奶放入锅中。(半分钟)

4.将杏仁粉放入,并搅至溶开。(两分钟)

5.将鸡蛋徐徐放进。(一分钟)

6.趁鸡蛋还是溏心时轻轻盛入碗中,与桂圆、杏仁粉、牛奶的搭配简直是无比温暖的天作之合。(一分钟)

冷热小知识

有说煮牛奶时不宜加糖,因为糖一加热会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这些糖在高温下会与牛奶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不易被人体吸收。如果要喝甜牛奶,得在牛奶煮好关火后再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