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80前后

后记
80前后

茶余饭后与大小助手闲话家常,不知怎的谈到他们的下一代。

套用当下最潮的用语,如果大陈一如计划般在三年后有小孩,小孩该是10后,小陈也打算在两年内结婚,但暂时还未倾向有小孩,如果拖拖拉拉往后延,届时出来的说不定会是20后。

说到养育自己的小朋友,我这个60后前辈就完全没有话语权了。连养宠物如鸡鸭如猫狗都没有成功经验,注定是无法成为合格家长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充当坏叔叔,暗地里鼓励小朋友打包家里所有食物离家出走勇闯新天地。如果路上盘缠不够或者找不到有瓦遮头的地方,我这位叔叔承诺替大家想想办法。

大陈说昨晚为了生儿育女大计这一回事苦思冥想几乎失眠。我忽然惊觉面前这位被我一直视作小朋友的终于长大了,而且打算去碰这个我一直逃避的问题。清楚记得我有一次和身边伴在荷兰一个火车站看到一对绝配的年轻父母,左手拖一个帅极男孩,右手抱一个可爱至极女孩,还有背包呀行李箱在身边,一下子打破了我们因为准备“一生漂泊”而不要生小孩的设想。又有一次在一个漫画班里看到一位七八岁的俊美小男生,眼睛清澄透彻像看通过去现在未来,我又因此动摇了好几天,幸好最后还是维持原判继续两口子游离浪荡——把助手把学生把80后、90后都当作自己的下一代,我身边两个得意助手,一个是1979年生的落选80后,一个是1982年生的正宗80后,各自都走过了一段跌跌撞撞的日子,终于有缘在同一小单位下,和我及身边伴四人胼手胝足合力拼贴着我们的共同梦想。大家本着凡事都得有责任、有分担、有分享的做人处事原则,我实在感激他俩一直以来的不嫌弃。我们都在香港长大,都是80前后,都爱吃干炒牛河,都有火气,在这混乱时势当中相信要落手落脚才能改变现实,坚持争取公平公义,站在弱势的“鸡蛋”这一方。

应霁

二〇一〇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