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安源煤矿是汉冶萍公司的一部分,全矿雇用工人12000余人,另有萍株铁路工人1100余人。在帝国主义、官僚买办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下,安源工人受到残酷的压迫与剥削,过着极其贫困悲惨的生活。正如刘少奇所说:“人生而受此,诚牛马不如也。”〔2〕
还在1921年12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湘区分部)就应安源工人的要求,派毛泽东、李立三,宋友生等到安源进行考察、开展活动。1922年1月,书记部又先后派李立三、蒋先云、蔡增准到安源办工人夜校,宣传革命思想,培养工人运动骨干,不久即建立了中共安源支部。同年5月1日成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推选李立三为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
刘少奇是1922年9月在罢工前夕到安源的。当时俱乐部和路矿当局正处于激烈斗争之中。刘少奇立即和李立三等研究对策,并到工人中了解情况、发动群众。针对路矿当局长期拖欠工人工资和对俱乐部的破坏,9月10日俱乐部向路矿当局提出保护俱乐部、津贴俱乐部经费、发清工人欠饷等三项条件,限12日午前答复,否则即行罢工。9月13日,因所提条件未能实现,李立三、刘少奇和工人代表共同作出罢工决定。
在作好充分准备之后,9月13日午夜12时,俱乐部正式发出罢工命令,发表罢工宣言,提出十七条要求。除关系全矿安全和生活需要的锅炉房和电机处外,全矿及株萍路同时停止工作,并成立罢工指挥部。李立三任罢工总指挥,刘少奇担任同路矿当局谈判的全权代表。路矿当局扬言愿出600元杀害李立三、要李立三的头。俱乐部决定李立三“秘密策应”,由刘少奇“长住俱乐部应付一切”。
在谈判过程中,刘少奇作为俱乐部全权代表,坚持原则,斗争勇敢。9月14日、15日,俱乐部代表和路矿当局进行谈判,路矿当局提出复工为谈判先决条件。刘少奇予以坚决回击,坚持先谈判后复工,不承认条件就“无说话余地”。9月18日午刻,路矿当局派人请刘少奇到戒严司令部“商量解决办法”。戒严司令李鸿程诬蔑工人罢工是“作乱”,声言“如果坚持作乱,就把代表先行正法!”刘少奇毫不畏惧,他严正指出:“万余工人如此要求,虽把代表砍成肉泥,仍是不能解决!”〔3〕这时数千罢工工人怕自己的代表受害,将戒严司令部包围。在刘少奇和广大工人英勇斗争下,戒严司令和矿长软了下来,表示条件可以商量。刘少奇的勇敢斗争精神受到广大工人的称赞,说他“一身是胆”。俱乐部领导坚强,罢工组织严密,工人齐心勇敢,使敌人的一切破坏均归失败,加之各界人士也希望罢工问题尽快解决,这就迫使路矿当局不得不坐下来与俱乐部谈判。9月17日夜,双方达成十三条协议。18日,三方代表在协议上签字,罢工胜利结束。安源工人的胜利,充分显示了刘少奇和李立三的领导才能。
随着罢工的胜利,工人群众的觉悟迅速提高,万余工人争先加入俱乐部。10月,俱乐部改组,选出总主任李立三,路局主任朱少连,窿外主任刘少奇,窿内主任余江涛,还选出若干名工人代表,使工人俱乐部的组织更加健全、严密和有力量。同年冬,粤汉铁路总工会、汉冶萍总工会和湖南工团联合会相继成立,安源工人俱乐部分别参加了这三个工人阶级的组织,并创办了《安源旬刊》,宣传革命思想。
1923年初,李立三调武汉工作,刘少奇继任总主任。“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北洋军阀对工人运动残酷镇压,各地工会被封闭,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但是,安源工人俱乐部在刘少奇领导下,巩固内部、坚守阵地、继续领导工人斗争,并多次捐款援助唐山、京汉路、汉阳等地工人,使安源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一颗闪亮的“红星”。
在全国工人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刘少奇在安源首先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工人党、团员,以党组织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工人俱乐部。创办党校,用马列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干部。还组织工人纠察队,派工人到农村开展工作。另外,俱乐部还创办了不少事业,如设立工人子弟学校三所,工人读书处五处,工人图书馆一处,又办消费合作社二所等,这都是对工人运动有利的事业。
邓中夏说过:“在此消沉期中,特别出奇的要算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真为‘硕果仅存’〔4〕。安源工人俱乐部在全国工人运动低潮中之所以‘巍然独居’、‘硕果仅存’,是与刘少奇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他当时是安源广大工人所热爱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