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动小的斗争开始逐渐汇合成大的斗争
刘少奇同志在领导奉天纱厂工人斗争中,非常注意抓住群众要求解决的迫切问题,从发动小的斗争开始,逐步汇合成大的斗争。小的斗争容易达到目的,有利于锻炼群众,提高斗争勇气,增强斗志,为条件成熟发动大的斗争打下基础、做好准备。1929年7月,纱厂党团支部恢复以后,在刘少奇同志的指导下,先后组织了几次小规模的斗争,如反对工头压迫工人,要求下班时及时开厂门和摇纱车间要求增加工资等,这些斗争大都取得了胜利。工人从斗争中受到了锻炼,提高了斗争勇气。
有一次下班,工厂后门10分钟后才打开,走后门出厂的工人等得非常着急,对厂方如此漠视工人极为不满。此事经过支部讨论,决定用工人的名义发一次传单,表示抗议,要求厂方必须按时开门。传单撒出后果然奏效,第二天下班,后门提前10分钟就打开了。工人看到自己的力量非常高兴,很相信斗争的作用。
摇纱车间是计件工资,工人常常无纱可摇,有的进厂1个月无工资,生活无法维持。党支部抓住这个问题发动工人向厂方提出三条要求:1.增加工资;2.纱不够摇也要发最低工资;3.无纱可摇也要发伙食费。厂方在工人强烈的要求下,不得不表示此种要求是正当的,应该解决。
经过这些日常的小的斗争,扩大了党的影响,培养了骨干,积蓄了力量,提高了群众的斗争勇气。此间,刘少奇同志派孟坚和杨一辰等同志去纱厂,“同党团支部研究如何将分散的小规模的斗争逐步汇合成大的斗争。当时,东北当局不断加重剥削工人,纱厂自7月份起,只给工人开半支(其余部分拖欠),而且是奉票。由于奉票贬值,工人损失很大。经与支部研究,商定由支部在工人中串联,提出要八成现洋并及时开支的要求,如果厂方不答应,就在8月27日开支的那天举行罢工。这个口号大大地动员了群众,工人情绪异常兴奋,众口同声地说,不答应就不干了。在工人群众强烈的要求下,工厂经理表示可以不发奉票发现洋。但是省长不准,并由省政府通令各处工人薪金完全发奉票,按七成现洋作价。工人情绪激愤,坚决反对,不要奉票,准备在8月27日举行全厂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