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会工作是刘少奇对工人运动的又一重大贡献。他认为工会是工人阶级群众性的组织,必须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这是不能动摇的。只有“在党的领导和组织下,才能战胜我们强有力的敌人”。〔19〕这是中国工人运动不断获得成就的最基本原因。但是如何实现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不一样的。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敌人统治地区,我们的革命工作是处在秘密状态,为了防止敌人对党组织的破坏,通过防止敌人对党组织的破坏,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不是采取直接的公开的形式,而是通过个别党员秘密进行的。当时党培养了大批的公开做群众工作的干部,他们都是依据党的方针政策,独立地领导群众工作。为了加强群众团体的工作,刘少奇强调要尊重群众团体的独立、自由的权利。指出,这绝不是削弱党的领导,实际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但群众团体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不能独立到和党、政府对立起来,走到反党反政府地步”。〔20〕

在党的领导下,必须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列宁、斯大林早就指出: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引带”、“杠杆”。刘少奇也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反复强调。“只有先锋队是不能战斗的”,〔21〕必须把群众的组织,提到最重要的地位上来,建立严密而集中的工会组织,加强工人阶级的力量,才能彻底与敌人斗争,才能克敌制胜,以谋得中国的与工人阶级的解放”。〔22〕“工会组织得好,能加强斗争的力量,而通过斗争又能壮大工会的组织”;“而设有组织健全的工会,也绝难开展有力的斗争”。〔23〕在抗日战争期间,称“工会农会是抗日政府最重要的群众基础与群众柱石”,指出,没有强有力的工会、农会,“抗日政府是沙洲上建立起来的房屋”。〔24〕在建国后,他强调:“工会是党与工人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是工人群众的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人民政权的主要的社会支柱之一;工会在经济建设中,在加强国家政权的工人阶级领导中,有着重大作用。”〔25〕为了建立有严密的组织,提出了民主集中制,要求成立工人代表会的问题。指出:只有这样才把工会的权力交给大多数人,而不致为少数人包办。同时“若一经会议议决之后,则无论什么人均须服从”,〔26〕又可一致地与敌人作斗争。刘少奇特别重视对基层工会的建设。在安源同李立三领导工人运动时,他就把安源工人俱乐部建立在十人团的基础上,选举十代表、百代表和总代表,把13000工人严密地组织起来,使安源工人俱乐部在工运低潮期间,仍然继续存在下去,为各地工人运动提供了重要经验。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中指出:“工会组织不但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而且要有严密的团结群众、巩固基础的工厂支部组织,才能将工会中的广大群众加紧的团结起来。”

对工会的经常工作,刘少奇强调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从工会的特点出发开展各种活动。提出要注意保护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基本利益,也要保护工人日常的切身利益。要注意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工人群众的觉悟水平是不同的,对工会的看法,对于工会的要求和组织工会的目的也是有差别的。了解这些差别善于处理这两种不同的目的要求,并把他们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刘少奇指出:“结合这两种要求和目的,就是一切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人在工会工作中最基本的和经常的任务。”〔27〕

刘少奇强调,要关心工人群众一切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福利,要注意帮助工人群众改善生活状况,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人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善于从普通工人的要求出发,并力求实现他们一切合理的能够实现的要求,才能取得他们对工会的信仰,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觉悟水平。

刘少奇还强调,要对工人进行教育,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自发论。他说,“只有进步的无产阶级的意识,才能肃清落后的小资产阶级意识”,“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以共产主义精神,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基本群众”。〔28〕在教育工作中,他注意分析工人队伍的实际状况,针对工人中存在的问题,对工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正确处理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的教育,听从统一领导,团结友爱,遵守革命纪律的教育等。还注意创办各种学校、刊物,运用生动具体的典型事例,特别是结合实际行动,启发工人的觉悟,激发工人斗争的勇气,提高工人队伍的战斗力。

刘少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工人运动的实际相结合,正确地解决了中国工人运动中一系列的根本问题,形成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工运路线,指导中国工人运动取得了巨大胜利,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认真学习和研究刘少奇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在今天仍是十分重要的。

(阎树恒。东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崔盛河。原任北京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


〔1〕刘少奇《对俱乐部过去的批评和将来的计划》1923年8月20日。

〔2〕《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3〕《中国工会文献》(三)第381页、457页、458页。

〔4〕《中央关于职工运动诀议案》1931年11月15日。

〔5〕《中国工会文献》(三)第381页、457页、458页。

〔6〕《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9页、25页、17页、28页、6页。

〔7〕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23日。

〔8〕《中央关于职工运动诀议案》1931年11月15日。

〔9〕转自《中国工人运动文献汇编》第六次中国劳大——第七次中国劳大第275—279页。

〔10〕《刘少奇对天津工作的指示》1949年4月21日。

〔1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12〕《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9页、25页、17页、28页、6页。

〔13〕《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9页、25页、17页、28页、6页。

〔14〕刘少奇《论组织民众的几个基本原则》。

〔15〕刘少奇《在工会七大的祝词》。

〔16〕刘少奇《在晋西北干部会上的讲话》1942年12月9—10日。

〔17〕刘少奇《在晋西北干部会上的讲话》1942年12月9—10日。

〔18〕《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9页、25页、17页、28页、6页。

〔19〕刘少奇《怎样进行群众工作》1936年10月。

〔20〕刘少奇《在晋西北干部会上的讲话》1942年12月9—10日。

〔21〕刘少奇《怎样进行群众工作》1936年10月。

〔22〕《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第198页、208页。

〔23〕《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第198页、208页。

〔24〕刘少奇《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1937年10月16日。

〔25〕《刘少奇选集》下卷第97页、98页。

〔26〕《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9页、25页、17页、28页、6页。

〔27〕刘少奇《在晋西北干部会上的讲话》1942年12月9—10日。

〔28〕《刘少奇选集》下卷第97页、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