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介绍开讲法

五、资料介绍开讲法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时,在点题之后,设计的一段“开讲”,曾激起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浓厚兴趣。

(板书题目和作者之后)这是艾青的成名作。这首诗一发表,很快传到日本,在一次留学生诗歌朗诵会上,一位留学生边诵边哭,与会的人大为感动,有的甚至泣不成声。这首诗现在已经被翻译成日、英、德、俄、意大利、瑞典等八国文字。可见它不仅是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也是世界人民喜爱的篇目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一位诗人在上海见到了作者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后来,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其实,“大堰河”是“大叶荷”(板书)的谐音。在浙江方言中,又是同音。而“大叶荷”本来是距艾青家畈田蒋村五华里的一个村名。作者的保姆自小卖给畈田村作童养媳,因为她来自大叶荷村,人们就用“大叶荷”称呼她。

艾青从小就寄养到“大叶荷”家。作者写这首诗时,才二十三岁,因为“颠覆政府”罪被关在上海一所监狱里。诗是用笔名“艾青”发表的。为什么以“艾青”作笔名呢?作者本姓蒋,号海澄。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二年他到法国留学。住旅馆时,办事员看护照,开玩笑说:“蒋介石来了。”(因法文音相近)十八岁的蒋海澄以和蒋介石同乡为耻,更以和蒋介石名字同音为莫大的侮辱,就在“蒋”字上面打了个叉。板书:蒋。“海”在法文中“H”不含音,也成了“艾”。“澄”,浙江方言中读“青”。这就是“艾青”这个笔名的由来。

当他尚未介绍完上述情况时,就有同学翻开课本,迫不及待地要阅读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