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
启发式教学,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二)主要活动
启发式教学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注”的过程,它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环节的活动才能完成。主要有如下一些教学活动:
1.教师启发:目的教育、方法指导、设疑启发、实验启发。
2.学生摸索:预习自学、阅读教材、设疑提问,自做实验。
3.整理提高:学生作业、实验设计、整理分类,知识小结。
4.发展深化:复习深化、自我检查、笔试口试,综合运用。
(三)读、议、讲、练、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开动脑筋,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实际情况,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时,采用:读(书)、议(论)、讲(解)、练(习)、做(实验)五个方面有机结合。如果只靠一种单调的“自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学不下去,教师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也不能发挥主体作用。比如说读书,就注意指导学生的“粗、精、细”三读的阅读指导。粗读能大概了解所学的内容和所学内容的基本思路。精读,是用点、线、圈、勾等记号划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词句。细读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好下述四读:比读,比较所学概念的异同点;连读,回头看,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行知识系统化、脉络化的工作;续读,做完练习后,再回头看教材,加深知识的理解;写读,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写心得笔记,小结知识,或在书面眉批、尾批、旁批。
(四)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自学为主,学生要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通过自学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自学的好坏是关系到启发式教学方法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也是学生逐渐不依赖他人而独立获得知识成为学习主人的关键。
1.主要应培养以下的能力
(1)自学基本能力:订学习计划能力,预习阅读能力,学习质疑能力,分析小结能力。
(2)自学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发言表达能力,比较辨误能力;复习能力—理解记忆能力,单元小结能力;应考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解题析题能力;其他能力—查阅文献能力,调查实践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首先从培养学生预习阅读能力开始。
2.应指导学生的自学
树立学生信心,培养自学习惯。在自学开始前要帮助学生,特别是差生树立自学的信心,开始学习内容要少,自学时间要放宽些,让每个学生都尝到自学的甜头,教师不讲内容,估计学生完全可以看懂,就坚决不讲,不要开始就养成依赖心理。训练学生自学的步骤如下:
启发树立信心→示范指明方向→尝试自学甜头→学生独立自学→师生小结自学方法→逐步养成自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