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的五条操作要求
在把握教学大纲和处理教材的基础上,每个教师都应制定出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再精心制定课时计划,编写教案。由于教学进度计划和单元计划较简单易于掌握,所以我们这里主要就编写教案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以下五点。
(一)端正思想、高度重视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蓝图,是教师备课的综合记录,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也是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章法。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与教案的编写息息相关。教师有了详略得当、设计精细的教案,才能有条不紊地上课,避免课堂上的临时凑合,或感想式的随意讲授。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端正思想,充分认识编写教案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教案的编写。
(二)切合对象,坚持“五性”
学生是教师教的对象,又是教学中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教案的编写必须切合他们的实际,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案的编写还要坚持“五性”,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实用性。坚持科学性,即要求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做到科学、正确、准确无误。突出主体性,即要求教案的编写要反映新的教学观,在重视教师教的同时,要把学生的学放到突出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育性,即要求在编写教案中注意挖掘和发挥思想品德方面的因素,做到教书育人。做到经济性,即要求在保证知识信息科学化的前提下,力求信息的简约化,当简则简,该略则略。注意实用性,即要求教案的编写不必强求一律,应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讲求实用价值。
(三)优选教法、设计课型
教案的编写要认真考虑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要注意设计课型。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课的类型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单一课型,即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如: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的复习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和技能技巧课,自学课等。二是综合课,即在一节课内要完成几项教学任务的课;其内容包括:复习旧的知识,学习新教材内容,对新学教材予以巩固,适当进行练习培养技能技巧,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每个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型,根据课型及其结构组织编写教案。
(四)认真备课,不要“背课”
备课不仅要求对教材和教案熟记,而且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准备,例如: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课堂提问、组织讨论、设计板书选用教具等,这些都是备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而,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认为,备课就是熟背记牢教材教案的内容,而把备课当成死记硬背教材教案的过程,这是应该纠正的。
(五)既抓“正本”,又抓“附件”
有的教师把编写教案形容为“正本”和“附件”两个部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本”即教案的主体,它通常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程序和方法、时间分配及思考题等。“附件”指板书、板面计划和直观演示计划、物资保障计划(如挂图、图钉等)。教师在备课中既要抓好“正本”,写出高质量的文字教案,又要抓好“附件”,对板书、板画、图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使用、演示要进行通盘计划,并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红蓝彩笔标出各种符号,便于突出重点,给自己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