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常用文体的文面要求

三、教师常用文体的文面要求

(一)行款格式

1.标题

总的要求是居中排列、匀称美观。二三字的标题,字与字之间可空一二格。过长的题要转行时,尽量注意词组的完整和字数的匀称。一般文章的标题上下各空一行,重要的标题上下各空两行。如有副标题,那么一般在正题下行退回两格处以破折号另起。如果正题简短而又有副题,那么二者都可居中排列。

2.署名

一般在三个地方:标题的正下方、标题的偏右方、文尾的偏右方。

3.正文

正文的开始行,和标题、署名之间一般空一行。文中的小标题也写在一行中间,上下可各空—行,如需转行,要求与主标题相同。每个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一般另起的序码、条目等也要空两格。提行的对话开头的引号空两格号,转行时则顶格写。提行的引文,第一行空四格,转行后空两格,不必加引号。

4.序码

序码种类很多,作者尽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自由选用,但要注意同一篇文章中的序码必须前后统一,编排一致。另外,序码可分级,一般分为四个级别,习惯上第一级一、二、三;第二级(一)、(二)、(三);第三级1、2、3;第四级(1)、(2)、(3)。至于用哪个级别,视需要而定。

5.附注

附注是注明引文的出处或自己的说明。附注形式有四:夹注,或叫段中注,就是直接在需要加注的地方加括号说明;脚注,或叫页下注,就是在每页的页脚部分附上本页的注释;章节注,就是把注释附在一章一节之后;尾注,或叫文末注,就是在文末或书后集中附上注释。除夹注外,采用其他三种附注方式,都要在注处末一个字的右上角加注码,注码一般都使用①②③表示。引文出处注的排列顺序为:著者、书名或篇名、出版者、出版日期、页码。

(二)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书写时占一格,写在该格的左下方。遇有回行情况,只能挤在本行最后一个字的右下方,而不能写在下行之首。

2.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后各占一格。引号的前一截写在一格的右上方,后一截写在一格的左上方;括号和书名号前一截写在一格的偏右方,后一截写在一格的偏左方。这三种标号的前一截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而后一截则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

3.省略号和破折号各占两格,写在两格的正中间。省略号由6个小圆点组成;破折号中间不能断开。回行时,按不能拆散分行的原则书写。

4.连接号和间隔号各占一格,居一格的正中间。

5.着重号不占格,标在字的下边,靠近字的正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