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血铸就的书
胡宇亮
在《如意之灯——储吉旺传》的后记中,杨东标老师说这本传记是烟雾熏出来的,我说是作者用心血铸就的。传记第一稿出来后,我竟在几天内读毕,很多年都未如此酣畅淋漓地捧读一本书了,足见此传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也足见作者的笔力与功底。传记真实真切,精彩精细。传主的非凡智商、聪慧情商、超人胆识、慈善心肠、待友情义、独特个性、爱国情怀,均在作者笔下熠熠生辉,尽善尽美。每读到精彩处,如他刚上任宁海县公共汽车站站长时拳击讲台,我情不自禁地大笑叫好;读到他们夫妻亲护重症病友赴宁波救治一章,又抑制不住泪湿纸巾,心潮涌动,经久不息。我曾看过一些名人传记,但从未如此感动震撼过。作者含着热泪所写的真实故事,怎会不打动人心呢!相信朋友们读后,也会有同感。
这部传记有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语言个性鲜明、节奏抑扬顿挫、感情色彩丰富,稍加修饰却恰到好处。如在描述传主与外商打交道时凸显的人格国格、对爱情的执着专注,以及以色列的“哭墙”非看不可、联合国总部非进不可等细节,无不体现传主处事果断、足智多谋的独特个性。语言的韵律美及描写的细节感,与作者既能编剧本,又能写散文、作诗词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力是分不开的。此外,章节之间的衔接、故事顺序的排列、引用穿插的妙用,都自然得体,浑然天成。我觉得这部传记犹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时而委婉,时而激昂,时而悲悯,时而平静。
不用编年体写传,而以故事的形式串起传主的一生,在真实的前提下,用文学手法来精准描述,如果没有充沛的文才与作者对传主的多年深交积累的了解,定无法达到如此效果。此传的成功,我认为关键有两点:一是传主找对了撰写之人(非他莫属);二是作者写对了所写之人(从起初的顾虑到被传主的事迹所感动,认为值得写)。40多万字,1年零1个月,我想正是因为作者饱含激情,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写出如此撩动人心的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