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共舞,奏出最响亮的音符——读《如意之灯——储吉旺传》有感

与时代共舞,奏出最响亮的音符——读《如意之灯——储吉旺传》有感

袁 飞

储吉旺,他是一个缔造了世界工业车辆制造业传奇的人物。在他的带领下,宁海县塑料九厂从濒临倒闭到蜕变成为闻名世界的物流设备制造巨头,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在众多企业中熠熠生辉。除去企业家,他更是一个集军人、作家、慈善家于一身的风云人物。在本书收录的一百多则故事里,详细记录了一个农家孩子是如何在经历了时代所带来的种种机遇与挑战后,站到了改革开放大舞台的风口浪尖。

他的人生经历,不可谓不惊奇。1942年出生的他,目睹过战后的疮痍,听到过宁海解放的号角,见证过新中国的诞生,经历过“文革”的非常岁月,更是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大放异彩。他也曾在退伍后当过代课教师、临时工、厂代理书记、县客运站站长,最终于1985年选择下海创业,并带领如意公司坐上了国际搬运车行业的头把交椅。在大时代的洪流中,他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与历史潮流紧紧地融为一体。通过书中所记录的他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窥得时代的变迁和国家发展、繁荣的艰辛历程。

试问,一个人白手起家建立企业,将其发展、完善,直至走向世界,成为行业的品质标签,这其中究竟需要注入多少心血和汗水?克服多少困难?经历多少艰辛?各种心酸不易,只有储吉旺自己最清楚。如意曾是无资金无设备无厂房的三无企业,却在上级与友人的支持下得以发展。他从零做起,批地基,建厂房,借款,买设备,招工,进原料,找市场。他的公司曾多次濒临倒闭,逼近年关发不出员工工资。他也曾为了拿到新业务,天天跑外贸公司,甚至不计成本地降低利润,并最终拿到办厂以来的第一笔外贸业务,掘到了第一桶金。当公司因为产品材质结构的不合理造成强度不够的质量问题时,他痛定思痛,聘请国外专家紧抓改善质量,提出了企业的7S理论,严格把关。

储吉旺很早就有了创新的前瞻意识。初创时期,由于条件差、企业底子薄,他把国外的一些优秀产品和先进技术巧妙地学了过来,融进自己的技术元素,优势互补,独具一格。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他强调要持续地进行技术、科技、设计和产品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因为他明白:只有创新,才能把握主动权,避开和同行的低价竞争,从而积蓄力量更上一层楼。正是多年来对创新和高品质的不懈追求,让如意公司成功应对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并在之后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走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作为企业家的储吉旺,高瞻远瞩,带领如意走向世界。而作为慈善家的储吉旺,则有着一颗大爱慈善之心,他扶贫济弱,慷慨积极地奉献爱心。

他曾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种奉献是精神上的,倡导人们积极向上,劝诫人们行善积德、多做好事。另一种奉献是物质上的,帮助弱者,扶持弱势群体,为社会多创造财富。”在最早的时候,他没有太多的钱,但他捐出的一分一厘都表达了他奉行慈善的愿望。无论是路上的乞丐、黄浦江边艰难补渔网的老渔民,还是寒风中卖烤番薯的老妇人……他都会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不求宣扬,只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社会。

储吉旺谈到快乐时说:“我有三大快乐:一是接到大笔业务订单时(包括公司开发出新产品);二是读到好书,写出好文章;三是从事慈善捐款,尤其是看到受捐者解脱苦难过上美好生活时。”的确,他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的。当汶川发生大地震时,远在美国的他立刻拨通电话,提出要向灾区捐款100万元,回国后和董事会商量后又捐了100万元。这还不够,他动员全厂员工连同他的一家老小,又凑了100万元向灾区捐去。

2010年,玉树发生7.1级地震时,储吉旺捐了100万元。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时,储吉旺捐了50万元。大难面前,总能看见储吉旺这样的慈善家,他们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富而思源,回报社会,反哺社会,用自己的大爱感动无数国人。

30多年来,有关敬老、救孤、助残、赈灾、扶贫、助医、助学的活动,我们总能看到他走在最前头。各级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残联等慈善机构,都有他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他的慈善捐款累计已达1.5亿元,占了如意公司总资产的1/4。

追及根源,储吉旺的悲天悯人、好善乐施深受其爷爷的影响。储吉旺的爷爷储康淼曾立过一条家规,有三件事必须要做:一、人家结婚有困难,向你借钱,必须借给他,这是成人之好;二、人家遇上了天灾人祸,缺钱少粮,度日艰难,必须尽力相助,这是雪中送炭;三、人家生病危急,向你伸手,必须解囊相助,这是救人于危难。耳濡目染下的储吉旺,继承了这一优良家风,也一定会将其传承下去。

当企业做大之后,储吉旺向更多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宁海报》曾报道,越溪有位姑娘头上长了一个瘤,急需开刀,好心的村民凑了500多元,但是对于6万元的手术费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储吉旺看到报道后,动了恻隐之心,立刻汇款过去并不让留名。姑娘有了钱,头上的瘤被顺利切除,恢复了健康,登报致谢。而储吉旺也从那些质朴的文字中,得到了解人危难的快乐。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

储吉旺自小就天资聪慧,喜欢读书。二年级的他早早地就会背诵四年级的课本,还常常以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匡衡凿壁偷光那些勤学故事来激励自己。在宁海中学读书时,他还担任了柔石文学社社长。当他事业有成后,首捐3万元,在学校设立西林文学基金,支持文学社活动,奖励写作积极分子,繁荣学校文学创作,后期不断追加资金,使基金总额达到了503万元。当他得知宁波市唯一公开发行的纯文学刊物《文学港》杂志经费拮据,即刻捐资1000万,设立储吉旺文学奖,高额的奖金立刻在国内期刊界和文学界引起震动,《文学港》的名号一时响亮了起来。

作为企业家的储吉旺笔耕不辍,在交通艇上、在飞机上、在不同值得纪念的时刻,他写下了一篇篇饱含真挚情感的作品。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风雨四十年》《商旅风云》《商旅心迹》等10多部著作。1998年,储吉旺成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2015年,他又“升级”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每逢良辰佳节,中国的城市乡村都会挂起一盏又一盏红灯。夜幕中,星星点点,千灯相照,如诗似幻,灿红一片,融合成一幅喜庆、祥和、静好的岁月之画,人们称它为‘如意之灯’。”这是本书的作者把“如意”所包含的真善美品格,以及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传递给千家万户,让“如意”之火点燃每个人心中的那盏灯,让美妙的音符感染每一个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