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与被写皆精彩
童相兵
床头柜上放着一本还散发着油墨香的书,那是刚刚从宁海县作家协会拿来的,书名叫《如意之灯——储吉旺传》,作者叫杨东标,书中的主人公叫储吉旺。
杨东标先生是一位宁海籍的著名作家,写的又是家乡宁海知名企业家的故事,于是我便饶有兴趣地翻开这本厚厚的书。全书共30章,40多万字,432页。书中的那些照片那些章节,让我欲罢不能,不断吸引着我慢慢地看下去,越往下看,故事越精彩。全书通俗易懂,没有虚夸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是一本接地气的文学传记。不知不觉我已把这本40余万字的传记一口气看完,才发现鸡已啼鸣、天已拂晓。掩书伏案,我深深为主人公的吃苦耐劳、诚信经商、踏踏实实、勤俭治厂的精神感动,也为作家杨东标写出如此宏卷而赞叹。本书是储吉旺的个人传记,也是一部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史,如意公司的发展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扣,与祖国的命脉息息相关,展现的是祖国从落后到强大的过程。
作者与书中的主人公,对我来说虽都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但平时也能耳闻大名,对书中的储吉旺先生都是通过电视、报纸、会议报道等了解的。看了此书,我对储吉旺先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也是一位有爱心的慈善家,更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据了解,宁海籍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只有7人,储吉旺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那么繁忙的业务之中,在出国考察、业务洽谈的空档,储吉旺先生都会见缝插针地写作,先后撰写并出版《长寿经验集锦》《风雨四十年》《谈恋爱与谈生意》《谈文化与谈生意》《我与外商打交道》《五百罗汉》《商旅风云》《商旅心迹》《纪念沈向权书记文集》《百僧墨韵——储吉旺诗词》等10余本书,200余万字,让人肃然起敬。
在搞好企业的同时,储吉旺先生把自己的企业文化也搞得红红火火,如意公司的《如意报》就是一个典范。1999年,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聘请了专业的人才,办起了《如意报》。这张报纸,是沟通企业和员工的桥梁,它真实记录了如意公司发展壮大的脚步,至今一共出了200多期,发行了400多万份。2016、2017年我两次有幸参加了宁波文学周,在其中我了解到了储吉旺先生设立的储吉旺文学奖,这个文学奖在培养文学人才、提高宁波文学在全国的知名度方面功不可没。
拿到此书,我想请储吉旺先生签个名,但我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的办公室在哪里。一次在如意公司,我通过潘志光先生把书交给储吉旺先生签名,储吉旺先生很快就签好了,书的签名是“童相兵友惠存。储吉旺2017.5.16”。我欣喜若狂,想不到他在如此忙的时候,会抽空给不认识的人签名。
我对杨东标先生知之甚少,经多方了解,得知他于1944年出生,笔名柳西准。1988年他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历任宁海县越剧团编剧,县文化馆副馆长,县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宁波市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或许是专业的关系,他是搞文学、文字的,我是搞农业的,我们从事的是两个不同的职业,平时自然是没有过多的接触。我在退休之后加入了宁海县作家协会,在偶然的机会下,见了杨东标先生两次。
一次是在杨东标先生创作《如意之灯》的时候,在如意公司他的办公室里。那次是随宁海县作家协会主席阿门专门到杨东标先生的办公室拿一个文稿,是请杨东标先生为宁海县作家协会成立30周年作品选所作的序。到了他的办公室,经阿门介绍才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著名作家杨东标,当时我很激动。杨东标拿出《如意之灯》样书给我们看,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他在写储吉旺的传记。他还告诉我们,已经写了1年了,基本完成了,说用完了8盒笔!看着桌上的文稿,那俊秀工整的文字反映了作家对写作的认真。现在,许多作家都用电脑直接打字写稿,而他还用最原始的办法在写,让人佩服。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不但为文,还多与书法结缘。但是现在号称“书法大师”“书法家”的人越来越多,而真正有文化修养的书法家却少之又少。像杨东标集作家、书法家于一身的,则是更少。杨东标告诉我们《如意之灯》的原稿早已被拿走收藏,看来再过几年,他的原稿都是难得的珍贵资料了。
第二次见杨东标是在宁海县作家协会的沙龙里。那天,沙龙很幸运地从宁波请到了杨东标先生,主题是谈谈写作《如意之灯》的过程和体会,大家有问他必答。通过这次交谈,我对杨东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在那次沙龙上,杨东标告诉我们,他的笔名柳西准是与名字杨东标相对应的:杨—柳,东—西,标—准。他还告诉我们,从60岁退休以后至70岁的这段时间是写作的高峰期与黄金时间,没有家庭的负担,没有了上班时的各种会议应酬,没有了任何羁绊,可以安心专门写作了。杨东标退休后10多年,出版了10多本书,全是靠笔写的,令人敬佩 至极!
交谈以后,他给每位会员带去的《如意之灯》现场签名。为了节约时间和写得正确,杨东标要求每位会员把自己的名字先写在白纸上,这样就不会出差错了。当轮到我的时候,我的书扉页上已经签了储吉旺的大名,我希望他在另一页签名。而他要求写在同一页上,说他与储吉旺一直情同手足,储吉旺是兄,他是弟,要求写在储吉旺签名的下面,我欣然同意。于是,在储吉旺的名字下,杨东标先生写下了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步吉旺兄之后。杨东标,二〇一七年六月。”这样,写与被写的人都在同一页上签名了。或许,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签名书,我会把这本书好好保存下去。
我现在也已经从农业岗位上退休了,并于2017年10月加入了宁波市作家协会。在今后的路上,写书的杨东标、被写的储吉旺两位先生,还有《如意之灯》这本书,都是我的“如意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