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人生的温暖明灯——读《如意之灯——储吉旺传》
彭素虹
“每逢良辰佳节,中国的城市乡村都会挂起一盏又一盏红灯。夜幕中,星星点点,千灯相照,如诗似幻,灿红一片,融合成一幅喜庆、祥和、静好的岁月之画,人们称它为‘如意之灯’。”近日,阅读杨东标先生所著的《如意之灯——储吉旺传》,我的眼前浮现出明灯高悬、吉祥如意的画面。该书包括《风雨童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初涉商海》《如意精神》等三十个篇章,分别从求学、创业、理想、信仰、慈善等方面,生动翔实地讲述了企业家储吉旺不懈奋斗、播撒爱心的人生故事。全书读来坦诚温暖,字字珠玑,饱含储吉旺沉甸甸的思想重量。
关于书名“如意之灯”,书中解读了何为如意。吉祥如意、称心如意、万事如意,是人世间的最好祝词,也是人生的美妙境界。储吉旺用它来给公司命名,作为对自己企业的期望。在这里,“如意”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吉祥。对此,有人表示,“如意是我的家,如意是一棵大树,如意是一辆叉车,如意是一座精神家园,如意是大美、大善、大义……”而在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吉旺看来,如意是一种境界。在事业上,如意开出了似锦繁花,结出了丰硕果实。在无疆大爱里,如意将收摘的1.5亿多个慈善果,撒向神州大地……
阅读中发现,这些年,一路走来,小院读书的灯光、慈善佛家的灯火,犹如一盏盏指路明灯,滋养着储吉旺的成长。而他,用多年的努力和执着,用自己寻觅中悟出的达观和智慧,开启了照亮人生的温暖明灯。
在《小院读书》时,那盏灯光一直亮在朋友们的心上。“小院读书开始了。所谓小院,自然是储吉旺家的那个院子,洁净清雅,细密的卵石铺就,几畦菜地,几棵绿树,尤其是夏夜,明月清风,树影摇曳,很有点诗情画意。”“灯光亮着,夜风吹着,扇子摇着,琅琅的读书声响着……让人想起‘此曲只应天上有,难得人间几回闻’的诗句来了……”读书启迪智慧,让人心思沉静。在书本的海洋中遨游,为理想照进现实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阅读、思考、沉淀、写作……小院的灯光,照亮了储吉旺前行的道路。
在《开发搬运车》里,彻夜不熄的灯光亮在员工们的心上。“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出样品。”“所谓的金工车间、装配车间,全部家当只有7台车床、2台刨床、1台摇臂钻、1台铣床。油毛毡搭成的厂房下,做了仓库、热处理室、油漆车间。职工每天自带饭盒,在地灶大锅里蒸饭,这就是食堂了。”这样简陋艰苦的作业环境,丝毫没有消磨储吉旺的斗志:他到矿山机电厂堆废料的地方,去捡螺丝螺帽;他亲自挂帅,成立了搬运车试制小组,仅靠几块画板、几把卡尺,就制定出搬运车的生产图纸……正是这样敢闯敢干的干劲,成了如意大踏步迈向世界的原动力。
在《慈善是快乐的事业》中,心中始终有盏佛灯指引他一路前行。“我有三大快乐:一是接到大笔业务订单时(包括公司开发出新产品);二是读到好书,写出好文章;三是从事慈善捐款,尤其是看到受捐者解脱苦难、过上美好生活时。”“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种奉献是精神上的,倡导人们积极向上,劝诫人们行善积德、多做好事;另一种奉献是物质上的,帮助弱者,扶持弱势群体,为社会多创造财富。”对储吉旺来说,就像俗语所谓“学佛先学善”:或见或闻,总是尽力救助;未见未闻,则捐出1.5亿元资金,由慈善机构接济。心中有盏佛灯指引,慈善是快乐的事业,他为事有功,为人有德,富而思进,回报社会。
作为一个企业家,创业的经历是艰辛曲折的,但储吉旺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积极的心态拥抱着火热的生活。虽然他经历了高中的困难时期,面临入伍还是升学的艰难抉择,但他始终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在风雨征程中,他一直蓄势待发。在《为生计而奔波》中,他寻找着坚忍执着的力量。同时,在《与外商打交道》中,他始终以一个中国人的气节,在太阳底下谈判。即便在《欧官来考核》时,他依旧不卑不亢,毫不掩饰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用简洁、平实的句子,以及平静而冷峻的目光,迎接考验,其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清醒与睿智,不得不令人折服。
在作家杨东标先生的笔下,储吉旺是如意的创业开拓者,也是一个达观生活、明了生活智慧的智者。在《茫茫求业路》的艰苦岁月里,他用思想的光华,点燃了心头的一盏明灯;在《非常岁月》的磨炼中,他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意志,不仅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还为许多在人生路上彷徨的心灵送去了温暖的力量;在《大爱慈善之心》中,他扶贫济弱、似水柔肠,为众多困苦中的人们带去希望,照亮未来之路。他在飞机上写作,设立储吉旺文学奖,到北大讲课……书中没有高深的玄理,更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那些朴实恬淡的语句却如涓涓细流,润泽着浮躁而蒙尘的心田,给人以莫大的精神慰藉。
人生漫漫,常常需要我们提灯而行。这本传递着“如意”精神的储吉旺传,就是一盏穿透迷雾的明灯,伴着我们走过风走过雨,去迎接生命中的绚丽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