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之光撒向你我——读《如意之灯——储吉旺传》有感
王雪培
初看题目,我第一反应以为《如意之灯——储吉旺传》是一本与佛教有关的书。记忆中看类似这种题材的书,我会担心有宗教信仰的隔膜感。
顺着作者的题记,我开始细细品读。“每逢良辰佳节,中国的城市乡村都会挂起一盏又一盏红灯。夜幕中,星星点点,千灯相照,如诗似幻,灿红一片,融合成一幅喜庆、祥和、静好的岁月之画,人们称它为如意之灯。”事实上,它与我初想完全不同,与佛教并没有关联。而且我还一次次为主人公的命运唏嘘不已,甚至一次次被故事情节触动、流泪。
杨东标的《如意之灯》是一本厚重、高质量的书,共有30个章节。这是一本贴近生活、类似个人自传体的书,以“敬、慎、勤、善”全线贯串,朴实、流畅、现实,贴近民生,接近群众,颇受读者喜爱。
书中的主人公储吉旺家道渊源,是储光羲之后。农村出生的他,儿时放过牛砍过柴,高中毕业后从军,退伍后当过代课教师、临时工、厂代理书记、县客运站站长。他吃苦耐劳、忠于慈善,是一位热心于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企业家。号称“世界搬运车之王”的他,先后跟着党和国家领导人16次出访,个人捐款1.5亿元,占总资产的1/4。2013年还携手《文学港》杂志社设立了永久性刊物年奖——储吉旺文学奖,奖金高达10万元。出版《我与外商打交道》等10余部著作。
本书的许多章节就像长了翅膀,飞到读者心灵的窗前,等候读者开窗的迎接。
《草鞋与布鞋》的故事中:懂事的他,上学途中,每天穿着草鞋走那条7里长的路,到了茶院村口一个叫社坛庙的地方,脱了草鞋,穿上布鞋,然后去学校。放牛时,因喜欢鲜艳的喇叭花,误闯虎穴,被虎崽咬伤了小腿……
面对苦难、嘲笑、讽刺和种种屈辱,储吉旺说:“苦能励志。”贫苦的生活激励了小吉旺用功读书的志气。“是的,我很穷,受人欺,但我人穷志不穷。”他下决心要以优异的成绩来回击那些对他的伤害。
《高中岁月》写储吉旺是王学渊老师的得意门生,与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他那99分的作文成绩是罕见的。当老师宣布储吉旺为柔石文学社首任社长时,一簇文学的圣火就在校内熊熊燃烧起来。他贪婪地阅读着大量经典的书籍,暂时忘却了外面的混乱而沉浸在书给他展开的另一个世界,为以后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胸戴大红花》《大雪压青松》等文中,军营的磨炼、旧墙轰然而坍、过五关斩六将、新婚、读书之乐等喜怒哀乐,忽暗忽明的故事情节透过纸面,让我哭让我笑。
经历岁月淘洗后那份始终不改的初心,让人心有戚戚。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书中的描写是朴素而生动的。世态的荒谬与嘲笑给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折射出时代的影子。储吉旺是位成功的企业家,精神上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乐于慈善事业,信仰崇高,把反哺社会作为人生意义的首要,将“好人有好报”的因果轮回清晰展示。主人公有责任、有担当的精神让我感动,他是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杰出的企业家代表。
本书主题鲜明,行文洒脱灵动,叙事流畅。作者深厚的文化涵养、独特的气势和神韵、严谨认真的创作构思,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作者古稀之年,功底深厚,笔耕不辍,得益于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文字才能喷涌而出,不愧是高产老艺术家。
写作不分领导与百姓,不分天才与平民,更不分早与晚,关键是要点燃读者的内心世界。杨东标的写作一直保持着特殊的文学气息,每一个篇章都构造一个独特故事——不同于当下的现实,却又似曾相识。这得益于他“看得多,走得远,干得多,悟得透”。只有长期的跋山涉水,只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不断产生写作灵感,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道出人们的美好愿望,给广大老百姓写出传递正能量的文章。他擅长用细节刻画人物,使人物具有说服力的同时,也让读者的心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沉浮,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韩愈曰:“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如意之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立题明确、构思缜密和表述流畅。情感、细节、语言、画面感、节奏、情节的掌控上自然得体,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的肺腑之言。
现代人看过去,或者熟悉,或者陌生,无论熟悉或者陌生,都是一种魅力。刹那间,我突然感悟:如意之灯,漂泊而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回忆与当前的思念,都是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的。这些都值得珍藏,且令人回味无穷。
《如意之灯》在这喧嚣的时代,为自己,也为广大读者创造了一个故事里的精彩世界。主人公的事迹、作者的文笔,书以明志,以文会友,传达人文情怀,它像一束强劲的如意之光撒向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