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而深切的感情描写——读《如意之灯——储吉旺传》

真实而深切的感情描写——读《如意之灯——储吉旺传》

陈士伟

我很长时间没有读过这样一本好书了。《如意之灯——储吉旺传》是一本十分耐读的书,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评论它。对我来说,这本书中它对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描写尤其生动而感人。

诚然,这部传记文学的本质是真实的,且富有生命力。作者杨东标采访了传主和近百名有关人员——学友、战友、文友、老领导、老同事、下属、亲人等。我相信,如果没有跟文中主人公建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还有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写不出这样真实而感人的长篇传记文学的。整本书中,杨东标用一百多个真实故事,刻画了储吉旺丰富的人生、不凡的业绩,犹如一幕幕场景展现在读者眼前,那种对人物的描写,尤其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和挖掘,令人感动。

感父母之爱。作者通过对储吉旺童年到少年以及求学生涯的讲述,诉说其母亲的故事,塑造出父母给予伟大而无私之爱的形象。储吉旺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慈眉善目,常年点灯吃素、信佛念经,行善积德、做好事就是她一生行动的准则。例如,文中所写的储吉旺母亲将储吉旺夫妇陆续给她的4000元零用钱,在临终抖索着双手递给储江两兄妹。每每看到这里,我就流泪。那种母性的光辉,那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但感召人,更是一种激励后辈的精神财富。

抒战友之情。人情冷暖,人性善恶,战友的忠诚与关爱像阳光般照入人心。1995年,储吉旺是从全国4000万名退伍军人中评选出的100名优秀退伍军人之一,这是他人生中的一项殊荣。那一年,他佩戴鲜红的腰带,站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的讲台前发言,眼里泪花盈盈,心情无比激荡。电视剧《战友》,就是以储吉旺为原型所改编。文中以如实的叙述方法,塑造了一个特定的充满人格魅力的形象。比如:一位叫刘占友的战友,出身贫苦,转业后在唐山一家医药公司上班,不幸遭遇唐山大地震,刘占友的妻子被压死,他自己的脚骨也被压断。当储吉旺得知消息后,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到刘占友,一直照顾到他病逝。另一位战友赵先敬,憨厚老实,没有文化,外号大鼻子,家境也不好。他转业后,儿子的手被机器轧断了,没有工作,没有住房。储吉旺一直照顾到赵先敬去世,还帮忙解决了购房的按揭首付,让他的儿子有了安身之所。这里作者往往借助艺术形象来抒情,在记叙中迸发情感,震撼读者的心。

赞慈善之心。说到慈善,储吉旺的大爱之心应该是受整个家族的影响。作者借他爷爷和父母的感人故事,表达出一种温和的慈善之风。比如:爷爷信佛,乐善好施,曾立过一条家规,有三件好事必须要做:一是人家结婚有困难,向你借钱,必须借给他,这是成人之好;二是人家遇上了天灾人祸,缺钱少粮,度日艰难,必须尽力相助,这是雪中送炭;三是人家生病危急,向你伸手,必须解囊相助,这是救人于危难。爷爷的家规无不体现了他的一片大爱慈善之心。储吉旺说,在他的心中也有一盏佛灯。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或者是员工,这种真善美的真情流露,字字生情,句句传神,是人间的大爱大慈大悲怀。正如储吉旺所说:“慈善是一座山,山不嫌沙泥多少,无数粒泥沙堆成山;慈善是一条河,河不嫌滴水太少,无数滴水汇成江河。”

杨东标的文字风格是自然顺畅的、恬淡平和的,叙述充满了张力。文中一个个精彩感人的故事,就在那叙事的跌宕之间,抒情的扬抑之中,在通篇舒缓平和的调子中,结合写作的艺术手法,借以感父母之爱、抒战友之情、赞慈善之心等,所带来的语言感觉正好给读者以十分强烈的印象,甚至使人过目不忘。

最后,品读《如意之灯》,令人感触最多的便是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和捕捉,通篇文字都明白如话,却又绝非拙简无文。可见,作者描写人物入情入理,挖掘人物精神世界的功力确实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