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演绎精彩人生——读《如意之灯——储吉旺传》有感

志存高远,演绎精彩人生——读《如意之灯——储吉旺传》有感

吴雅儿

打开杨东标先生撰写的《如意之灯——储吉旺传》一书,便深深地被作者那朴实、真挚的文字所吸引。原以为,传记文学都是一些平凡的人生经历,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拼凑所谓流行元素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没想到全书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附庸风雅,而是生动地向世人展示了集企业家、作家、慈善家于一身的储吉旺的传奇人生,情节引人入胜、荡气回肠。

杨先生笔下的《如意之灯》,全书有30章,每章又有许多小节构成,这样的结构给读者的阅读带来轻快不拖沓的感觉。作家从储吉旺少年求学时的困苦,在部队时的风华正茂,到找工作时所受的挫折与创业的艰辛,成功地书写了传主完整的生命轨迹。整个传记犹如一条涓涓溪流,时而清澈欢快,时而激流暗涌,千回百转,最后流入江河,汇成一曲慷慨激昂的生命交响乐。正如传主所说,如果没有经历过艰难曲折,他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的白发苍苍的退休老工人,就不会有他精彩的创业史。如果不是幸遇良人,他也许不会拥有美丽贤惠的妻子。作家笔下储吉旺的恋爱故事,令人感慨。

谈恋爱讲究门当户对,在那个年代很盛行。可是,“其貌不扬,身高只有1.60米的储吉旺,却要找一个漂亮女生,而且走在街头还要让大家惊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传主异想天开,其实这是他的美好愿望。“烧饭阿姨给他介绍了一位相貌平平的姑娘,他不要,心里想,这么难看的姑娘介绍给我,你的女儿给我还差不多。”原来,传主见过这阿姨的女儿。她叫朱爱芬,20岁,漂亮、清纯,刚从卫校毕业。那时的中专生,档案都是从组织部过来的,是国家干部、白领丽人。而储吉旺却是个27岁的大龄青年,农村户口,没有房子,连工作都是临时的。但是,他志存高远,大胆追求。最后,传主炽热的真情打动了姑娘的心灵,他们很快进入了热恋。但是,朱妈妈不同意。她知道传主机灵能干,但他只能算是邻家小伙子的角色。她那貌美如花、职业又是医生的女儿,怎么能嫁一个没有任何靠山背景、其貌不扬的临时工?其实,这不是朱妈妈世俗。哪个母亲不希望女儿幸福,能嫁一个好丈夫?更何况,她早年守寡,尝尽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女儿绝对不能嫁他,她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可是,当时婚姻早已自由,棒打鸳鸯的悲剧当然不会再现。朱爱芬为了寻找真爱,顶住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的婚礼,朱家竟无人祝贺。但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追求完美的储吉旺终于如愿以偿娶到纯美的妻子。储吉旺的一生有许多磨难,也有许多幸运。“在他看来,最幸运的还是找了一个值得他相爱一生的妻子。”“文革”后,储吉旺被“隔离审查,监督劳动”两年。在这漫长而艰难的岁月里,朱爱芬带着一双小儿女,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经历了许多困苦,可她始终不离不弃。在艰辛的创业路上,她又成了丈夫的得力助手、保健医生、营养专家、理发师。传主的成功,离不开妻子的支持。朱爱芬的温柔贤惠让人敬佩。

最让人称道的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储吉旺毅然抛掉“铁饭碗”,“下海”办厂。但是,因为塑料企业太多,工厂濒临倒闭,人心涣散,传主心急如焚。一天,他在《浙江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中国人口多,劳动力便宜,拓展外贸市场是中国企业的一条出路。”他深受启发,想走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可能会充满生机。于是,他另辟蹊径,出口美国的拉紧器收获了第一桶金。这个产品的成功开发,是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的一个转折,也是储吉旺人生的一个华丽转身。但是传主不满足于现状,拉紧器只是个小产品,利润低。于是,他决定研发手动液压搬运车。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搬运车试制成功,他们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一个奇迹,当年就拿到了出口订单。从此后,如意公司一发不可收。经过3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储吉旺把在3亩地上搭起来的油毛毡棚创建成占地面积9.2万平方米、具有高科技设施的一流现代化企业。如今,“搬运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8%,国外经销商已达200多家,‘西林’商标已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

储吉旺开掘了一个“金矿”,但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创业的艰辛,遭遇欧盟反倾销时的艰难、惊心动魄的金融危机,传主走过的历程,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但是,他始终挺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切都在于传主的志存高远、敢于创新、敢于拼搏,才有了如意公司的辉煌,才有了传主的精彩人生。中国有句俗语叫“有志者事竟成”,传主就是这样一个志存高远、不甘平庸的人。

读杨先生写的《如意之灯》,我始终被传主的事迹所感动着震撼着。储吉旺的一生令人称奇,没有一个企业家出了10余本书,也没有一个企业家成为中国作协会员。他资助的《文学港》杂志,4年后成了国内重要的刊物。他制造的叉车,风靡欧美。他捐款过亿,成为慈善家。他在北大演讲8次。茫茫人海,能做到像储吉旺这样的极少。无论怎样繁忙,他依然阅读不止,写作不停,在飞机上、宾馆里,分秒必争,用他自己的话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如意之灯》这本书,正如作家所说的那样,“是值得书写的”。这里有许多精美的故事、精彩的语录,值得人们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