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读《如意之灯——储吉旺传》
施国康
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仔细阅读了杨东标老师撰写的《如意之灯——储吉旺传》。虽然传记时间跨度大,内容上涉及面比较广,洋洋洒洒有40多万字,但是我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两个字“做人”。
大家知道,储吉旺是商人,是世界搬运车行业的巨头。在人们的印象中,商人唯利是图,而他却为何把“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作为一生的最大追求?
其一,他从小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他出身穷困,七八岁开始放牛,一次因无钱治病,险些丧了性命。尤其在茶院中心小学读高小期间,他每天穿着草鞋上学的秘密被同学发现,因此受辱。从此,他发奋读书,立志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其二,部队这所大学校给他的人生航程安上了“方向盘”。他入伍后被分配到原南京军区后勤部船舶大队。当时,部队正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的热潮。他如饥似渴地读《毛泽东选集》。他像雷锋那样为部队为战友做好事,不到一年“储吉旺成为原南京军区后勤部的典型”。他给许世友将军开交通船,在许世友将军出生入死的精神以及老前辈的言传身教下,他迅速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犹如在他人生的航程安上了“方向盘”。
其三,人活在世上不能不讲人品。储吉旺从部队复员后,经人介绍到宁海县农机二厂当了仓库保管员。在他到任之前,有好几位保管员因为小偷小摸等不法行为而被关押、批斗。因此,他上任后,工作小心谨慎并刻苦钻研业务。
1972年2月,宁海县农机二厂党支部改选,储吉旺当选为支部委员。1976年8月,他被宣布为农机二厂的代理书记,主持工作。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不到一年他身陷囹圄,上级要他交代“三搞一篡”的问题,更使他不能忍受的是有些人借此落井下石。
多年后,他回忆起受冤屈的种种人和事,说:“我不是睚眦必报的人,这一切都是时代造成的。但是,人的品质还是有高低之分的。我们应该痛定思痛,让人性回到向善上来。”
其四,读书使他终身受益。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考制度已经恢复,全国涌动着一股劫后复苏的热流。储吉旺想到他们这群年近不惑的文友,提议读些书,立即得到10位文友的响应。通过坚持多年的读书,大家受益匪浅。尤其是他本人,日后无论在出差途中的飞机上,还是在住宿的宾馆里,都坚持读书。他深有体会地说:“这辈子若是不读这些好东西,真是枉过人生,让人后悔。”
其五,百炼成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1985年2月,储吉旺与5位“兄弟”创办了宁海县塑料九厂。在1986年的下半年,办厂到了最困难的时期,甚至原来有的合伙人成了“债主”。一次他从杭州回到宁海,已是身无分文。火车到了绍兴,他已经两餐没有吃饭,饥肠辘辘。然而,仅有的0.25元买不了盒饭,他只能买了一盒苏州五香豆腐干。当他回到车上,用竹签挑了一块豆腐干吃时,又猛然想起了正等着他找米下锅的一家人。于是,他把豆腐干重新包装起来带回了家。这些难忘的经历,正应了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
其六,诚实做人和踏实经商。1987年4月,一批出口美国的拉紧器对方要求退货,而储吉旺采用“取窍”的测试方式,产品通过了测试,他的企业起死回生。
事后,他也作了深刻的反思。外贸产品的质量是何等重要,没有质量,就没有企业的生命。“窍门”、侥幸,终究不足为取。他暗暗下了决心,日后要狠抓产品质量,要让他的产品经得起任何方式的检测。其实,这不仅是他对产品质量的反思,更是他对自己人品的一次深深的反思。
另一件事是在1991年秋天的广交会上,他碰到了德商万寿龙。三年前,他企业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而使德商万寿龙蒙受损失。此刻相见,储吉旺觉得对不起对方。当万寿龙告诉他,这次是为余姚的一批不合格的产品而烦恼时,储吉旺当即说:“我送你两集装箱的平台车,聊补三年前的损失。”储吉旺终以自己的诚实,不仅填补了内心的忐忑,也因此赢得了声誉,与许多客户成了知交。
其七,人格、国格与订单。1999年5月7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轰炸。这一暴行引起了全世界正义力量的极大愤慨。
那年5月10日,一批美国客商来储吉旺的企业洽谈业务。这天,在他企业的大门上,悬挂了两幅用英文书写的巨大的标语,上写:“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另一幅是红布黄字,上写:“热烈欢迎美国某公司客商光临如意公司!”
洽谈开始时,储吉旺单刀直入地说:“请问,你们美国人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对不对?”在对方客商表明了态度后,他才渐渐转换了语气,放缓了声调。为此,客商说:“我们非常钦佩储先生的爱国热情,也非常赏识储先生的坦率和真诚,我们乐于与这样的人做生意。”最后,他们签订了一大宗业务。像这样的事,在储吉旺与外商合作中不胜枚举。
后来,储吉旺撰文说:国格、人格十分重要。做生意是双方互惠互利的,无数事实证明:你越是低三下四,人家就越是趾高气昂,看不起你,业务也谈不成;你越是显示尊严,有礼有节,人家就越会尊重你,说一声OK,业务也就成了。
其八,奉献社会,不忘初心。储吉旺的事业做大了,手中有了钱以后,他想到的是如何回报社会。如1996年6月设立的“西林文学基金”总额已达403万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地震,他与员工捐款3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他的慈善捐款累计已达1.5亿元。
2005年11月,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李嘉诚、邵逸夫等116位全国著名人士获得我国最高规格的慈善奖项——“中华慈善奖”。
其九,乐助他人,善行不止。储吉旺有钱以后,不但资助各种生活陷入困境需要资助的人,为家乡办实事,修建了连福公路和连福景区,重建了宋代名刹福泉寺,将佛教文化与旅游文化融于一体,还新建了五百罗汉堂与如意塔。
储吉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道释有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佛教伦理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是有助推作用的,它的戒恶劝善有着深远的警世意义。
在储吉旺的内心,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那就是他在深陷囹圄后所感悟:“让人性回到向善上来!”。
他还在《文学港》杂志设立了储吉旺文学奖,也许是出于同样考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