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和《如意之灯——储吉旺传》
袁素红
新世纪传记文学依然十分强势,销量热点在于近代政治历史名人和文化艺术名人传奇两方面。我是传记文学的追随者,一传在手,如遇高人。近日看《如意之灯——储吉旺传》,对传记文学又平添了几分喜爱。
传记文学,从先秦的《左传》《战国策》起,有零散的人物故事。直到《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先例。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的经历带出宏大的历史变故。
传记文学,唯真实性和文学性为特征。
《如意之灯》是一本资料翔实、独具文学性的传记。
作者杨东标,是文学渊源深厚的当代资深作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戏剧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注重刻画细节,是为了彰显文学性。在这本传记里,作者用了100多个故事,去呈现储吉旺这位集儒商、作家、慈善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
传记素材的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如意之灯》的作者杨东标在开笔之前,曾花了大半年的时间,采访了100多位相关人士,向传主的战友、同学、老同事、下属、亲眷、朋友作了全面了解。作者在大量的走访和资料收集中,进一步确保了资料的真实性,从而用生动形象的刻画,艺术地再现传主的生平。他这种力求客观真实的严肃认真,也是秉承了《史记》之风范。传记文学就是需要作者大浪淘沙,让作品成为读者了解历史、借鉴人生、重铸自我、透视心灵、烛照人性的精神食粮。
《如意之灯》这部作品的题记,“夜幕中,星星点点,千灯相照,如诗似幻,灿红一片,融合成一幅喜庆、祥和、静好的岁月之画”,刹那间,诗意扑面而来。书中第1章《风雨童年》、第6章《激情燃烧的岁月(下)》,对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字里行间形象丰满。在第22章《遭遇反倾销》一章里,“纵横国际商界论坛”中,作者用文学的语言,描绘出了这位64岁的“世界搬运车之王”储吉旺,曾5次跟随习主席出国访问的著名企业家,如何在论坛上,以义正词严、铿锵有力的演讲,回击外商,并让欧盟主席和布莱尔走上台来和他合影留念,当场赢得全场的热烈掌声,真正做到了长我志气、扬我国威。
人物传记的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如意之灯》第21章《雨后彩虹——军之魂》记叙了他寻找老班长刘占友的感人事迹。唐山大地震后,储吉旺挂念唐山的战友,他在《唐山日报》登寻人启事,当一次出国归来,记者告知他寻到战友的电话,他马上邀请战友过来团聚。他们“几个人相拥在一起,又哭又笑,又吵又闹,酒也不知喝了多少……然后,听刘占友慢慢诉说……”这一小节,我为战友的不幸遭遇而难过,为他们有缘团聚而庆幸。储吉旺陪战友一同回到南京服役的部队,探望光荣退役的N112交通艇,我的心一直跟着这些文字而激动。这一章后来写储吉旺评上“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很多荣誉加身,这些都是来于生活的真实。传记作品,也唯有真实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一部人物传记,根本的价值取决于它的真实性。人物事迹必须真实可靠,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还原其本来的面目。任何一个值得书写的人物,一定有其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行为经历和思想境界。《如意之灯》全书整30章,第25章《大爱慈善之心》、第26章《心中有盏佛灯》、第27章《文心如酒》里写传主造路建塔、助学捐款、办18届敬老会等的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是传主长期所为,是善意爱心发于初衷。
《如意之灯》的传主储吉旺,是电视剧《战友》主角储军旺的原型,该电视剧曾被全国十几家电视台争相播放。2013年,他斥资1000万,为宁波《文学港》杂志设立“储吉旺文学基金会”。储吉旺是宁海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因此,我曾有机会感受他的人格魅力。第17章写他“和外商打交道”,请客送礼,和外商砍价,斗智斗勇,让我想起他曾在饭桌上的一些精彩片段。记得有一次,他说,他在国外,曾遇外商蛮横无理,他实在忍不住了,就当场用很难听的宁海土话怒骂过去,对方听不懂,翻译又不好翻,他哄老外说是赞扬他。看他站着惟妙惟肖地模仿着老外的神态,全桌人不禁笑声雷动,我也领略了他机智幽默的一面。
2009年,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过一次“柯蓝诗歌朗诵会”,由宁海县作家协会、宁海电视台共同主办。储吉旺出钱又出力,事无巨细全程参与活动。宁海县广电局众多主持人上台精彩表演,参加人员众多,多家媒体报道。记得我女儿也上台演奏了钢琴曲,并和储吉旺合影。我当时了解到,诗人只是他公司一个下属的舅舅。如意公司时常赞助政府组织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而公司还能为下属亲眷办这样的朗诵会,可见传主储吉旺平日对员工和下属的关爱,对社会文化人士的支持和敬重。
宁波七塔寺110周年庆典,邀各界文友同往。那日晚餐时,我有幸和其家人同桌。其间,传主一次次为在座的夫人、女儿、堂姐、堂兄、弟妹们,做着贴心殷勤的服务,做得那么熟练那么习惯那么自然。最后,大家吃完都走了。他留下来,把盘里剩下的几个咸蛏子叫人打包带回。这一幕,让我为之感动,已过去10多年了,仍然记忆犹新。储吉旺在外是驰骋商界的名人,可他在自己夫人、女儿、亲眷面前,却是一个默默无言、体贴入微的好丈夫、好父亲、好亲人。在从宁波回来的车上,储吉旺女儿与我邻座。我发现,前排储夫人抱着的3岁的外孙女,坐几个小时的车,竟不哭不闹,像个芭比娃娃般可爱乖巧,令我十分惊奇、不得其解。问她女儿,保姆是如何调教的,她说平日没有保姆,晚上都由她妈妈带,只是夜里哭闹从不喂食,只喂少量开水而已。我听后,以为是夜谭之奇事。
世上企业家甚多,如此孙乖子贤的家庭令人敬羡。传主身为孝子、为挚友、为家长的故事应该还有不少,显然,这本洋洋40余万字的传记并未能记录所有。
传记文学《如意之灯》通过回溯逝去的岁月,让读者了解储吉旺生命历程中的惊涛骇浪,理解这个从小山村走出来的苦孩子怎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营里锻炼成长,怎样站在时代的大潮中逆流而上,怎样在世界风云、国际商战中斗智斗勇,怎样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爱国情怀,最后成为“世界搬运车之王”,成为泼墨吟诗、写书立言的作家,成为乐于奉献、关爱社会的慈善家。作者艺术地重现人物生命历程中的情感世界,让读者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及其逆流拼搏、不断创新的奋斗历程,领略人物一生向善、励志前行、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
文学传记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写好传记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力,要有宏大叙事的结构驾驭能力。作者杨东标为当代资深作家,他的文字细腻而大气、平实而富有张力。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文学艺术多种题材创作,涉猎诗歌、散文、戏剧、传记等多种文体。其中《柔石二十章》《此心光明——王阳明传》出版后,读者众多,反响强烈。他的写作技巧、文化底蕴和艺术高度,使他在选择材料、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时,能够如此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中国当代传记文学因社会的繁荣而走向大众,已没有了古代和近代对作者和传主严格选择的严谨性。当代传主有各界英雄豪杰,有默默无名之辈,也有附庸风雅、沽名钓誉之流。但这本《如意之灯》的作者和传主,仍然持有古代的遗风、近代的风范。这本具有高度真实性和文学性的传记,并不是简单的树碑立传,而是对一个时代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弘扬。
传记的内容大多数来自传主本人的讲述,70年之后还能娓娓道来的,一定都是刻骨铭心的故事。同时,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选择这些可以精雕细刻描述出来的情节,也一定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的东西。因此,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是亲历者和创作者共同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作者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才能提炼出人物的灵魂和精神本质,写成既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人物传记。
在如今这个后浪汹涌、英雄辈出的时代,尤其需要更多的像传主储吉旺这样杰出的企业家,以自己的奋斗经历,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社会,激励后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书,能像传主一样成为各行业的精英,让如意之灯照亮人生的 征程。
写到这里,我要感谢作者杨东标老师送我这本《如意之灯》。我认真拜读,爱不释手,内心怀着对传主和作者的敬意,做了读书笔记,写下这些零碎的感想,以谢前辈之厚爱。
传记是我最喜欢的文体。
停笔时,我的眼前亮起了一盏盏如意之灯,星星点点,如梦似幻,近近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