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之灯长明
叶予之
在我观看了中国女排那场决赛后,想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就捧读某期的《文学港》,看《好看》栏目。却不料,这一看,马上又被吸引,心情又不平静。
这一期《好看》所载的,是杨东标所著的《如意之灯——储吉旺传》。仔细读来,这些篇章所展示的储吉旺一路走来的历程,犹如一部励志片。它与女排精神和情怀相契合,较之普通的人物传记,有着更高的意境和更鲜活的意象。
中国女排经过顽强拼搏,打赢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比赛后,最终登上奥林匹克的领奖台。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禁泪目。
传记中,也有一面五星红旗在高高飘扬。储吉旺,“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爱到骨子里”。他仰望着在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楼顶上升起的五星红旗,很激动,眼里蓄满泪水。那是在我们家乡上空,映着江南水乡的蓝天白云、碧波清流的五星红旗,无比庄严又温情脉脉地为来公司做生意的外国客商指路。外国客商竖起了大拇指,储吉旺开怀大笑。
改革开放初期,他初次出国。为了让对他有偏见的餐馆主人刮目相看,储吉旺掏出了自己口袋里不多的钱,吃了顿当时觉得很昂贵的面条。3个人,45美元,是他半个月的生活费。这是一顿“争气饭”。或许,这面条的味道并不见好,吃在嘴里,痛在肉里。但为阿拉宁波人挣足了面子,值!
忆念20世纪80年代初,国门刚刚打开。祖国“仍处在世界的包围之中”,物资匮乏。但唯一不缺的是国人拼搏向上、为国争光的精神。1982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成了国人赞誉的楷模。女排精神,是那个时代的印记。储吉旺,也是在那个时代创业、拼搏,走出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位卑未敢忘忧国,30多年过去了,那碗面条仿佛仍在冒着热气。没有比为祖国争气更扬眉吐气更痛快淋漓的事了。
储吉旺的成功,与他少年时打下的文学基础密不可分。“无论怎么深奥的古文或古诗,他都可以背诵如流。”中华传统的儒家思想,也一直滋润着他。
他读高中时,曾担任宁海中学柔石中学文学社的首任社长,并努力写作。后来即便经商办企业,他都没有忘记这个作家梦。在飞机上、宾馆里,他都坚持写作。他写了一部又一部书,成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圆了作家梦。
企业越办越大,储吉旺有钱了。而他感到的是“文章千古,金钱粪土”。他看到《文学港》杂志有事业心的主编不甘平庸,不甘寂寞,想弄出一大片哗啦啦响的水花,但苦于没有力量。或许,我们这些爱读两个月出版一本的《文学港》杂志的小伙伴们眼巴巴地等待且不满足的表情,他也看到了。他一口答应出资设立奖项,出资1000万元设立储吉旺文学奖,为正在提升的宁波文化事业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储吉旺不但是个企业家,更是个博学多才的文人。无论是早年间和美国人打交道时,不失美好温馨又暗含机锋的话语,赠送“四大美女”玻璃画时讲述的历史故事,还是后来他在北京大学讲课以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国民营企业领袖年会上的发言等,无不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妙趣横生,充满智慧,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让听众为之折服。
他还身兼诗人和书法家。挂在员工大食堂里他书写的四言诗,和面对欧盟的“反倾销”而写的长歌当哭般的长诗《新琵琶行》,除了传递当今社会需要的正能量,还大有诗情诗意呢!
传记作者用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把储吉旺传奇的一生全方位地予以展现,犹如钻石每个棱面的光,都绚丽无比。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修辞,语言清爽简洁、朴实热忱、精准到位,也没有花里胡哨的矫揉造作,把储吉旺的形象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如意之灯,永远明亮。